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局部气垫双体船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1 局部气垫双体船船型特点及其应用 | 第12-15页 |
1.2.2 局部气垫双体船及其垫升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3 局部气垫双体船及其垫升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3页 |
第2章 局部气垫双体船研究理论和方法 | 第23-33页 |
2.1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与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1.1 控制方程 | 第23-24页 |
2.1.2 湍流模型 | 第24-26页 |
2.1.3 壁面函数 | 第26页 |
2.1.4 VOF方法 | 第26页 |
2.2 流固耦合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2.1 结构动力学方程 | 第27页 |
2.2.2 流固耦合边界条件 | 第27-28页 |
2.3 垫升系统理论 | 第28-31页 |
2.3.1 气垫内气体压缩性 | 第28-29页 |
2.3.2 气垫压力和进气流量基本理论 | 第29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局部气垫双体船阻力试验研究 | 第33-53页 |
3.1 局部气垫双体船试验模型 | 第33页 |
3.2 试验模型垫升系统设计及误差源分析 | 第33-39页 |
3.2.1 试验模型垫升系统设计 | 第33-38页 |
3.2.2 试验误差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局部气垫双体船阻力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9-52页 |
3.3.1 总阻力及航行姿态分析 | 第39-45页 |
3.3.2 局部气垫双体船阻力成分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3.3 局部气垫双体船模型试验现象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3.4 气垫系统各因素相互影响分析及最优流量选取 | 第50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局部气垫双体船艏气封水动力性能研究 | 第53-77页 |
4.1 艏气封结构形式 | 第53-54页 |
4.2 艏气封简化模型数值模拟研究 | 第54-64页 |
4.2.1 滑行面理论 | 第55-56页 |
4.2.2 计算域及数值参数设置 | 第56-57页 |
4.2.3 艏气封压力分布及兴波特性分析 | 第57-62页 |
4.2.4 艏气封阻力及升力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3 基于流固耦合的柔性艏气封水动力性能研究 | 第64-75页 |
4.3.1 流固耦合计算模型 | 第64-68页 |
4.3.2 艏气封水动力特性分析 | 第68-73页 |
4.3.3 艏气封阻力性能对比分析 | 第73-7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5章 垫升系统内流场对局部气垫双体船阻力影响研究 | 第77-101页 |
5.1 垫升系统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| 第77-83页 |
5.1.1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77-79页 |
5.1.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9-83页 |
5.2 基于CFD的垫升系统对水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| 第83-89页 |
5.2.1 气垫压力对航行姿态及阻力影响分析 | 第83-85页 |
5.2.2 垫升气室内自由液面兴波特性 | 第85-89页 |
5.3 气垫分割对水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| 第89-95页 |
5.3.1 气垫分割模型 | 第89-90页 |
5.3.2 气垫分割模型气垫压力分布对比 | 第90-92页 |
5.3.3 气垫分割模型气垫兴波对比分析 | 第92-93页 |
5.3.4 气垫分割模型总阻力与航行姿态对比分析 | 第93-95页 |
5.4 稳压气室气流改善对水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| 第95-99页 |
5.4.1 稳压气室气垫分隔板设置 | 第95页 |
5.4.2 稳压气室气流改善模型数值结果分析 | 第95-9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结论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09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