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3页 |
1.1 锂的基本物理性质 | 第7-8页 |
1.2 金属锂体系的实验研究回顾 | 第8-9页 |
1.3 金属锂体系的理论研究回顾 | 第9-11页 |
1.4 本工作的出发点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理论依据 | 第13-39页 |
2.1 密度泛函理论和局域密度近似..( 7 ) | 第13-16页 |
2.2 赝势 | 第16-18页 |
2.3 Bloch定理和能带表示 | 第18-30页 |
2.4 固体中的介电响应理论 | 第30-39页 |
第三章 体系的初始结构和对称性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第一原理计算方法 | 第42-51页 |
4.1 第一原理计算基本流程 | 第42-44页 |
4.2 k空间取样规则 | 第44-47页 |
4.3 自洽计算的收敛与平面波数和截断动能 | 第47-49页 |
4.4 快速傅立叶变换 (FFT)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含有杂质氢原子的金属锂掺杂体系的结构 | 第51-56页 |
5.1 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51-53页 |
5.2 零温下的几何优化 | 第53-56页 |
第六章 压力下含杂质氢原子的金属锂体系的电子结构 | 第56-62页 |
6.1 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平均位形下的能带结构 | 第56-58页 |
6.2 稳定掺杂结构D4h下的能带结构和压力依赖关系 | 第58-62页 |
第七章 压力下含杂质氢原子的金属锂体系 | 第62-66页 |
7.1 D4h掺杂结构的介电响应 | 第62-64页 |
7.2 D4h间隙结构的特征红外反射特性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词 | 第70-71页 |
中文提要 | 第71-73页 |
英文提要(Abstract) | 第73页 |
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