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分析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国外障碍物与脱轨检测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障碍物与脱轨检测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3 板弹簧研究进展 | 第17页 |
1.2.4 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7-18页 |
1.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| 第18-22页 |
2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设计方案 | 第22-36页 |
2.1 检测装置设计要求 | 第22页 |
2.2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2.1 障碍物检测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2.2 脱轨检测原理 | 第24页 |
2.3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系统 | 第24-26页 |
2.3.1 系统组成 | 第24-25页 |
2.3.2 装置工作流程 | 第25-26页 |
2.4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结构设计 | 第26-31页 |
2.4.1 装置整体设计 | 第26-27页 |
2.4.2 关键部件设计 | 第27-31页 |
2.5 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| 第31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η型板弹簧载荷-形变模型 | 第36-48页 |
3.1 板弹簧载荷-形变研究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2 障碍物检测过程板弹簧载荷-形变模型 | 第37-43页 |
3.2.1 载荷-形变模型理论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2.2 载荷-形变模型有限元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3 载荷-形变模型建立 | 第41-43页 |
3.3 脱轨检测过程板弹簧载荷-形变模型 | 第43-45页 |
3.3.1 载荷-形变模型理论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2 载荷-形变模型有限元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3 理论与有限元对比分析 | 第45页 |
3.4 板弹簧强度校核 | 第45-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静力学分析 | 第48-70页 |
4.1 装置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8-49页 |
4.2 障碍物检测触发过程静力学分析 | 第49-55页 |
4.2.1 横梁中部载荷静力学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.2 横梁单侧载荷静力学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2.3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功能独立性验证 | 第54-55页 |
4.3 脱轨检测静力学分析 | 第55-62页 |
4.3.1 横梁轨道接触位置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3.2 横梁屈服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3 轮对内陷脱轨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3.4 轮对爬轨脱轨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4 装置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| 第62-66页 |
4.4.1 啮合齿板组静力学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4.2 横梁吊臂静力学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4.3 螺栓组强度校核 | 第64-66页 |
4.5 装置模态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动力学分析 | 第70-84页 |
5.1 多体动力学与虚拟样机技术 | 第70页 |
5.2 装置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| 第70-72页 |
5.2.1 虚拟样机模型初步建立 | 第71页 |
5.2.2 板弹簧柔性体建立 | 第71-72页 |
5.3 启动与制动工况仿真 | 第72-76页 |
5.3.1 启动制动工况条件 | 第73页 |
5.3.2 启动工况仿真 | 第73-75页 |
5.3.3 紧急制动工况仿真 | 第75-76页 |
5.4 风载荷下启动工况仿真 | 第76-78页 |
5.4.1 风载荷作用条件 | 第76-77页 |
5.4.2 启动工况仿真 | 第77-78页 |
5.5 障碍物碰撞工况仿真 | 第78-83页 |
5.5.1 障碍物碰撞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| 第79-80页 |
5.5.2 障碍物碰撞仿真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6 障碍物与脱轨检测装置实验研究 | 第84-102页 |
6.1 障碍物碰撞与脱轨检测实验方案 | 第84-88页 |
6.1.1 障碍物碰撞与脱轨检测实验平台 | 第84-87页 |
6.1.2 实验方案设计 | 第87-88页 |
6.2 障碍物碰撞实验 | 第88-94页 |
6.2.1 等效碰撞模型建立 | 第88-90页 |
6.2.2 碰撞实验 | 第90-92页 |
6.2.3 碰撞实验与理论、仿真对比分析 | 第92-94页 |
6.3 脱轨检测实验及分析 | 第94-96页 |
6.4 冲击与振动型式试验 | 第96-101页 |
6.4.1 冲击与振动型式试验方法 | 第96-97页 |
6.4.2 检测装置共振频率 | 第97-98页 |
6.4.3 试验分析与结论 | 第98-101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102-104页 |
7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02-103页 |
7.2 展望 | 第103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8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8-11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