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页 |
一、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概述 | 第8-18页 |
(一)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概念 | 第8-14页 |
1. 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蕴含 | 第8-11页 |
2.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概念 | 第11-14页 |
(二)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4-18页 |
1. 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环现状严重 | 第15-16页 |
2. 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| 第16-18页 |
二、外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分析 | 第18-23页 |
(一) 美国 | 第18-20页 |
1. 废弃矿区恢复和治理基金 | 第18-19页 |
2. 修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| 第19页 |
3.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| 第19页 |
4. 矿山环境检查制度 | 第19-20页 |
(二) 德国 | 第20页 |
1. 进行专门的立法 | 第20页 |
2. 环境保护和恢复义务 | 第20页 |
3. 复垦保证金制度 | 第20页 |
(三) 澳大利亚 | 第20-23页 |
1. 土地复垦计划书 | 第20-21页 |
2. 保证金 | 第21页 |
3.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| 第21页 |
4. 生态银行计划 | 第21-23页 |
三、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3-30页 |
(一)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方面的不足 | 第23-26页 |
1.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相关立法散乱、缺乏有机联系 | 第25页 |
2.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缺乏专门法规 | 第25-26页 |
(二) 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| 第26-27页 |
(三) 资源税缺乏生态补偿之内涵 | 第27-28页 |
(四) 矿产资源补偿费没有纳入生态补偿基金的范畴 | 第28页 |
(五)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手段单一 | 第28-29页 |
(六) 矿山治理管理部门监管混乱 | 第29-30页 |
四、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| 第30-38页 |
(一) 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| 第30-32页 |
1. 制定《生态补偿条例》 | 第30页 |
2. 修改现行的《矿产资源法》及其实施细则 | 第30-31页 |
3. 明确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补偿责任主体 | 第31-32页 |
4. 明确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补偿对象 | 第32页 |
(二) 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| 第32-34页 |
1. 确定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的征收标准 | 第33页 |
2. 完善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的征收方式 | 第33-34页 |
(三) 构建废弃矿区修复治理基金制度 | 第34页 |
(四) 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| 第34-35页 |
(五) 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监管体系 | 第35-36页 |
1. 内部监管制度 | 第35页 |
2. 外部监管制度 | 第35-36页 |
(六) 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专项基金 | 第36-38页 |
1. 资金的来源 | 第37页 |
2. 资金使用的监督 | 第37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