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的难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理论依据 | 第14-25页 |
2.1 海关税收担保制度概述 | 第14-16页 |
2.1.1 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涵义 | 第14-16页 |
2.1.2 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16页 |
2.2 海关税收担保的作用 | 第16-20页 |
2.2.1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,保障海关税的清偿 | 第17-18页 |
2.2.2 方便企业合法进出,提高海关通关效率 | 第18-19页 |
2.2.3 增加企业责任,加强海关监管力度 | 第19-20页 |
2.3 我国海关通关现状对海关税收担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| 第20-24页 |
2.3.1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| 第20-21页 |
2.3.2 海关通关压力日益加重 | 第21-23页 |
2.3.3 海关管理资源与通关压力的矛盾 | 第23-24页 |
2.4 海关税收担保是海关改革发展的需要 | 第24-25页 |
2.4.1 国际海关外部合作的推动 | 第24页 |
2.4.2 海关现代化发展的自身需求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我国海关税收担保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5-31页 |
3.1 我国海关税收担保的实施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1.1 海关税收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25-26页 |
3.1.2 海关税收担保的适用范围 | 第26页 |
3.1.3 海关税收担保的担保形式 | 第26-28页 |
3.1.4 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流程 | 第28页 |
3.2 我国海关税收担保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3.2.1 担保人资格认证严苛 | 第28-29页 |
3.2.2 担保方式不够齐全 | 第29页 |
3.2.3 缺乏对担保人的信用评估机制 | 第29-30页 |
3.2.4 海关税收担保变更管理不健全 | 第30页 |
3.2.5 法律性质并不明确 | 第30页 |
3.2.6 法律法规滞后且零散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国外和台湾地区海关税收担保的对比分析 | 第31-36页 |
4.1 美国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实践和借鉴 | 第31-34页 |
4.1.1 美国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实践 | 第31-33页 |
4.1.2 美国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借鉴 | 第33-34页 |
4.2 日本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实践和借鉴 | 第34-35页 |
4.2.1 日本海关担保制度的实践 | 第34-35页 |
4.2.2 日本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借鉴 | 第35页 |
4.3 台湾地区海关税收担保的实践和借鉴 | 第35-36页 |
4.3.1 台湾地区海关税收担保的实践 | 第35页 |
4.3.2 台湾地区海关税收担保的借鉴 | 第35-36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相关对策 | 第36-42页 |
5.1 海关税收担保体系的完善 | 第36-39页 |
5.1.1 进一步完善海关税收担保的相关制度 | 第36页 |
5.1.2 增加选择纳税复议的权利 | 第36-37页 |
5.1.3 增加海关对关税担保变更的规定 | 第37页 |
5.1.4 拓宽海关税收保函担保人的范围 | 第37页 |
5.1.5 增加海关税收担保的形式 | 第37-38页 |
5.1.6 扩大海关税收担保的适用范围 | 第38页 |
5.1.7 完善海关税收担保制度的流程 | 第38-39页 |
5.2 建立信用评估系统,降低海关监管风险 | 第39-40页 |
5.3 优化海关管理资源配置,加强海关税收担保风险预测 | 第40-41页 |
5.4 全面提升海关人员行政能力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