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晶洞碱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2.2 拟解决科学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依托项目及完成工作量 | 第12-13页 |
1.3.1 论文依托项目 | 第12页 |
1.3.2 完成工作量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3-19页 |
2.1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页 |
2.2 额尔古纳地块 | 第13-14页 |
2.3 兴安地块 | 第14-16页 |
2.4 松嫩地块 | 第16-17页 |
2.5 大兴安岭地区花岗质岩石研究概述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东乌旗地区碱长花岗岩的岩相学特征 | 第19-24页 |
3.1 布拉格岩体 | 第19-20页 |
3.2 沙那岩体 | 第20-21页 |
3.3 额日敦岩体 | 第21页 |
3.4 都兰岩体 | 第21-22页 |
3.5 德林岩体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东乌旗地区碱长花岗岩的锆石U-Pb定年 | 第24-35页 |
4.1 样品制备与测试方法 | 第24-31页 |
4.1.1 锆石分选与制靶 | 第24页 |
4.1.2 锆石测试方法 | 第24-31页 |
4.2 锆石U-Pb 定年结果 | 第31-35页 |
4.2.1 布拉格岩体 | 第31页 |
4.2.2 沙那岩体 | 第31-33页 |
4.2.3 额日敦岩体 | 第33-34页 |
4.2.4 都兰岩体 | 第34页 |
4.2.5 德林岩体 | 第34-35页 |
第5章 东乌旗地区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5-50页 |
5.1 分析方法 | 第35-36页 |
5.1.1 主量、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| 第35页 |
5.1.2 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法 | 第35-36页 |
5.2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6-50页 |
5.2.1 主量元素 | 第36-43页 |
5.2.2 微量元素 | 第43-44页 |
5.2.3 Hf同位素特征 | 第44-50页 |
第6章 东乌旗地区碱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| 第50-60页 |
6.1 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| 第50-52页 |
6.2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| 第52-54页 |
6.3 花岗岩的源区性质与地壳增生 | 第54-56页 |
6.4 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 | 第56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