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TE系统的下行干扰对齐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符号说明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1.1 LTE系统中存在的干扰 | 第10-12页 |
1.1.2 干扰对齐技术 | 第12-13页 |
1.2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主要工作和创新 | 第14-15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1.3.2 核心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3 主要工作和创新 | 第15页 |
1.4 论文工作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LTE系统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| 第16-40页 |
2.1 干扰对齐技术的基本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2 干扰对齐技术的实现算法 | 第18-28页 |
2.2.1 干扰对齐算法的实现方式 | 第19-21页 |
2.2.2 基于线性预编码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21-26页 |
2.2.3 基于用户分组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26-28页 |
2.2.4 小结 | 第28页 |
2.3 干扰对齐技术对系统容量的增益 | 第28-31页 |
2.3.1 自由度 | 第28-30页 |
2.3.2 干扰对齐获得的自由度 | 第30-31页 |
2.4 干扰对齐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| 第31-40页 |
2.4.1 干扰对齐技术对信道状态信息的要求 | 第31-34页 |
2.4.2 干扰对齐技术对天线数的要求 | 第34-37页 |
2.4.3 干扰对齐算法获得的自由度 | 第37-38页 |
2.4.4 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干扰对齐技术 | 第40-54页 |
3.1 造成信道状态信息非理想的原因 | 第40-42页 |
3.1.1 有误差的信道状态信息 | 第41页 |
3.1.2 延迟的信道状态信息 | 第41-42页 |
3.1.3 小结 | 第42页 |
3.2 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对干扰对齐的影响 | 第42-48页 |
3.2.1 有误差的CSIT对干扰对齐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2.2 时CSIT对干扰对齐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3.2.3 小结 | 第48页 |
3.3 基于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48-54页 |
3.3.1 基于信道自相关结构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49-50页 |
3.3.2 基于延迟信道状态信息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50-52页 |
3.3.3 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基于时域开关模型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54-72页 |
4.1 基于时域脉冲开关模型的干扰对齐算法 | 第55-61页 |
4.1.1 小区间干扰消除 | 第55-58页 |
4.1.2 小区内干扰消除 | 第58-60页 |
4.1.3 信道状态信息的有限反馈 | 第60-61页 |
4.1.4 小结 | 第61页 |
4.2 基于开关模型的干扰对齐算法扩展 | 第61-62页 |
4.3 计算结果及仿真分析 | 第62-70页 |
4.3.1 仿真参数 | 第63-65页 |
4.3.2 干扰对齐方案所需天线数 | 第65-67页 |
4.3.3 干扰对齐方案所需的CSI交互量 | 第67-68页 |
4.3.4 干扰对齐方案获得的信道容量 | 第68-69页 |
4.3.5 干扰对齐方案对非理想CSI的鲁棒性 | 第69-70页 |
4.4 本章总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