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有关“营改增”的改革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有关“营改增”改革的影响 | 第12-15页 |
1.2.3 简要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思路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7-19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 最优税收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 税收中性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 公平课税理论 | 第21-23页 |
3 建筑业“营改增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23-33页 |
3.1 建筑业的发展现状 | 第23-26页 |
3.1.1 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| 第23-25页 |
3.1.2 规模日渐壮大,管理水平较低下 | 第25-26页 |
3.1.3 简单、粗放、不经济的发展阶段 | 第26页 |
3.2 建筑业“营改增”的必要性 | 第26-29页 |
3.2.1 十二五规划的“营改增”计划进程图解 | 第26-27页 |
3.2.2 税负转嫁无路,税收负担重 | 第27页 |
3.2.3 同行业间的税负不公平 | 第27-28页 |
3.2.4 增值税抵扣链中断,税收特性难以体现 | 第28-29页 |
3.2.5 税源监控难,税款流失严重 | 第29页 |
3.3 建筑业“营改增”的可行性 | 第29-33页 |
3.3.1 建筑业的营业税政策为“营改增”奠定了基础 | 第29-30页 |
3.3.2 相关行业“营改增”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改革经验 | 第30页 |
3.3.3 全面的信息技术为建筑业“营改增”提供支持 | 第30-33页 |
4 对A建筑企业的案例测算 | 第33-43页 |
4.1 案例简介 | 第33-34页 |
4.2 案例分析与测算 | 第34-41页 |
4.2.1“营改增”前后建筑企业的税负变动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2.2 A企业D项目的进项税额测算 | 第36-41页 |
4.3“营改增”对建筑企业的税负影响 | 第41-43页 |
5 建筑企业应对“营改增”的措施建议 | 第43-51页 |
5.1 深化管理认知,更新观念,提高增值税抵扣意识 | 第43-44页 |
5.2 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| 第44-45页 |
5.3 科学、合理的选择供应商 | 第45-47页 |
5.4 尽可能签订包工包料的建造合同 | 第47-48页 |
5.5 合理确定服务价格 | 第48-5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6.2 展望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