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前言 | 第5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5-6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6-9页 |
1.2.1 国外文献回顾 | 第6-7页 |
1.2.2 国内文献回顾 | 第7-8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8-9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| 第9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暨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分析 | 第12-16页 |
2.1 巴塞尔资本协议I | 第12-13页 |
2.1.1 巴塞尔资本协议I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2.1.2 巴塞尔资本协议I的特点 | 第13页 |
2.2 巴塞尔资本协议II | 第13-14页 |
2.2.1 巴塞尔资本协议II的“三大支柱” | 第13-14页 |
2.2.2 巴塞尔资本协议II的特点 | 第14页 |
2.3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 | 第14-16页 |
2.3.1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3.2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第3章 银行资本管理与金融创新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分析 | 第16-21页 |
3.1 基于公共利益理论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3.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分析 | 第17-21页 |
3.2.1 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3.2.1.1 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消极影响 | 第18页 |
3.2.2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3.2.3 金融监管有效性降低 | 第19页 |
3.2.4 金融监管难度提高 | 第19页 |
3.2.5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 | 第19-21页 |
第4章 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发展演变及对银行创新的影响 | 第21-29页 |
4.1 我国银行业监管历史回顾 | 第21-22页 |
4.2 我国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4.2.1 扩大了应当纳入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| 第22-23页 |
4.2.2 重新划分了商业银行资本的分类 | 第23页 |
4.2.3 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| 第23页 |
4.2.4 改良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| 第23-24页 |
4.3 资本充足率监管促使银行加快金融创新 | 第24-29页 |
4.3.1 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| 第24-25页 |
4.3.2 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 | 第25-29页 |
第5章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策略—增加资本总额的创新分析 | 第29-42页 |
5.1 发展计提资本要求低的信托业务 | 第30-33页 |
5.1.1 信托业规模增长及制度分析 | 第30-31页 |
5.1.2 信托业资本管理 | 第31页 |
5.1.3 信托业务构成分析 | 第31-33页 |
5.2 发展“轻”资本的理财业务 | 第33-37页 |
5.2.1 理财业务的制度基础 | 第33-35页 |
5.2.2 理财业务监管的不断深化 | 第35-36页 |
5.2.3 理财业务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5.3 发展资本占用少的同业业务 | 第37-38页 |
5.4 通过“泛资管”通道业务降低风险资产 | 第38-39页 |
5.5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表内风险资产 | 第39-42页 |
5.5.1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| 第39-40页 |
5.5.2 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| 第40-42页 |
第6章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母策略—降低风险资产的创新分析 | 第42-49页 |
6.1 发行优先股 | 第43-44页 |
6.2 发行次级债 | 第44-45页 |
6.3 发行混合资本债 | 第45-47页 |
6.4 发行二级资本债 | 第47-49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| 第49-52页 |
7.1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| 第49-50页 |
7.2 政策建议 | 第50-52页 |
7.2.1 进一步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| 第50页 |
7.2.2 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和协调配合 | 第50-51页 |
7.2.3 依据国情,循序渐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