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RS和GIS宾县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土壤侵蚀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3 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土地利用现状 | 第13页 |
1.3.3 国外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4 国内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2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9-25页 |
2.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| 第19页 |
2.2 自然地理环境 | 第19-23页 |
2.2.1 地形地势 | 第19-20页 |
2.2.2 气候、水文 | 第20-21页 |
2.2.3 土壤、植被 | 第21页 |
2.2.4 地质 | 第21-22页 |
2.2.5 地貌 | 第22页 |
2.2.6 矿产资源 | 第22页 |
2.2.7 森林资源 | 第22-23页 |
2.3 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3-25页 |
2.3.1 人口 | 第23页 |
2.3.2 交通 | 第23页 |
2.3.3 国民经济状况 | 第23-25页 |
3 研究区数据处理 | 第25-41页 |
3.1 数据源收集及介绍 | 第25-26页 |
3.2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建立 | 第26-28页 |
3.3 土地利用信息定量提取及分类图 | 第28-33页 |
3.3.1 七波段彩色合成 | 第28页 |
3.3.2 影像几何矫正 | 第28-29页 |
3.3.3 检验校对影像的误差大小 | 第29页 |
3.3.4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生成 | 第29-33页 |
3.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和信息提取 | 第33-38页 |
3.4.1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 | 第33页 |
3.4.2 DEM获取 | 第33-34页 |
3.4.3 坡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.4 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| 第35-37页 |
3.4.5 土壤质地信息取 | 第37页 |
3.4.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图的生成 | 第37-38页 |
3.5 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整合 | 第38-41页 |
4 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| 第41-57页 |
4.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 土壤侵蚀强度结果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3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 主要土地类型与土壤侵蚀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4.1 耕地侵蚀强度结果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4.2 林地侵蚀强度结果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5 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5.1 转移矩阵的建立 | 第52-54页 |
4.5.2 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趋势预测 | 第54页 |
4.5.3 研究区未来土壤侵蚀趋势预测 | 第54-55页 |
4.6 土壤侵蚀原因与整治对策 | 第55-57页 |
5 结论 | 第57-59页 |
5.1 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2 讨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