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课题研究 | 第13-33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2 样本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2.1 样本与材料 | 第13页 |
1.2.2 一般资料 | 第13页 |
1.2.3 MRI检查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4 RDM的诊断标准 | 第14-15页 |
1.2.5 膝关节FTA测量方法 | 第15页 |
1.2.6 研究过程及步骤 | 第15-16页 |
1.3 结果 | 第16-22页 |
1.3.1 有膝关节症状者RDM发生率 | 第16页 |
1.3.2 分年龄组RDM发生率 | 第16页 |
1.3.3 男女患者分年龄组RDM发生率 | 第16-18页 |
1.3.4 其他因素分组RDM发生率及统计结果 | 第18-19页 |
1.3.5 半月板各部位脱位发生率的不同 | 第19-21页 |
1.3.6 不同FTA分组内侧半月板RDM发生率的不同 | 第21-22页 |
1.4 讨论 | 第22-29页 |
1.4.1 RDM的辅助检查 | 第22页 |
1.4.2 下肢FTA的测量 | 第22-23页 |
1.4.3 RDM的诊断标准 | 第23页 |
1.4.4 不同年龄、性别分组RDM发生率的差异 | 第23-25页 |
1.4.5 其他因素分组RDM发生率的差异 | 第25-27页 |
1.4.6 各因素与RDM发生的相关性 | 第27页 |
1.4.7 半月板不同部位周缘性脱位发生率的差异 | 第27-28页 |
1.4.8 内侧半月板RDM的发生与FTA的相关性 | 第28-29页 |
1.4.9 RDM的研究意义 | 第29页 |
1.5 本次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29页 |
1.6 结论 | 第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3页 |
第2章 综述 | 第33-48页 |
2.1 半月板的解剖与功能 | 第33-35页 |
2.2 半月板的影像学表现 | 第35-36页 |
2.3 RDM的命名与诊断标准 | 第36页 |
2.4 RDM与半月板自身结构的相关性 | 第36-39页 |
2.4.1 RDM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 | 第37页 |
2.4.2 RDM与半月板固定装置的相关性 | 第37-38页 |
2.4.3 RDM与内、外侧半月板的相关性 | 第38页 |
2.4.4 RDM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的相关性 | 第38-39页 |
2.4.5 RDM与膝关节积液的相关性 | 第39页 |
2.5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| 第39-40页 |
2.5.1 RDM与年龄的相关性 | 第39-40页 |
2.5.2 RDM与性别的相关性 | 第40页 |
2.6 RDM和膝关节骨关节炎 | 第40-41页 |
2.7 RDM和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 | 第41-42页 |
2.8 RDM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展 | 第42页 |
2.9 总结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附录A 半月板解剖示意图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-5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