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4页 |
| 一、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(一)选题缘起 | 第10-11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文献梳理与研究述评 | 第12-18页 |
| (一)国内研究梳理 | 第12-15页 |
| (二)国外研究梳理 | 第15-17页 |
| (三)研究述评 | 第17-18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(一)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| (二)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四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| (一)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| (二)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| 五、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| 第23-24页 |
| (一)研究的难点 | 第23页 |
| (二)研究的不足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农村空心化: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| 第24-32页 |
| 一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实况 | 第24-28页 |
| (一)人口空心化 | 第24-25页 |
| (二)资源空心化 | 第25-26页 |
| (三)治理空心化 | 第26-27页 |
| (四)文化空心化 | 第27-28页 |
| 二、农村空心化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| (一)产业薄弱导致党的经济基础萎缩 | 第28-29页 |
| (二)人口外流导致党的组织资源流转 | 第29-30页 |
| (三)社会分化导致党的社会整合困难 | 第30页 |
| (四)认同下降导致党的治理权威弱化 | 第30-32页 |
| 第三章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存问题 | 第32-42页 |
| 一、思想建党难落实 | 第32-33页 |
| (一)理论学习欠缺 | 第32页 |
| (二)党性观念淡化 | 第32-33页 |
| (三)宗旨意识淡薄 | 第33页 |
| 二、队伍建设难跟进 | 第33-37页 |
| (一)党员队伍结构失衡 | 第34-35页 |
| (二)党员干部素质偏低 | 第35-36页 |
| (三)党员队伍后继乏力 | 第36页 |
| (四)党员教育管理困难 | 第36-37页 |
| 三、制度落实不到位 | 第37-39页 |
| (一)党内民主制度落实不严格 | 第37-38页 |
| (二)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形式化 | 第38页 |
| (三)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 | 第38-39页 |
| 四、领导能力建设弱化 | 第39-42页 |
| (一)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 | 第39-40页 |
| (二)整合利益的能力欠缺 | 第40页 |
| (三)服务群众的能力弱化 | 第40-42页 |
| 第四章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2-51页 |
| 一、农村党员角色的弱化导致党组织难以凝聚党内共识 | 第42-44页 |
| (一)党员思想认识滞后导致党建意识薄弱 | 第42-43页 |
| (二)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导致政治认同流失 | 第43页 |
| (三)党员自身定位模糊导致模范作用缺乏 | 第43-44页 |
| 二、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党组织陷入组织建设困境 | 第44-46页 |
| (一)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导致领导人才稀缺 | 第44-45页 |
| (二)人才资源大量流失导致后备力量不足 | 第45页 |
| (三)村级经费保障不足导致活动开展困难 | 第45-46页 |
| 三、基层民主建设难跟进导致党组织难以落实制度治党 | 第46-48页 |
| (一)党员制度意识不强导致制度执行不力 | 第46-47页 |
| (二)监督考核机制欠缺导致党务公开不够 | 第47页 |
| (三)党员退出机制单一导致党员管理困难 | 第47-48页 |
| 四、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党组织陷入“空转”困境 | 第48-51页 |
| (一)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导致作用发挥不力 | 第48-49页 |
| (二)党建脱离乡村治理导致领导权威弱化 | 第49页 |
| (三)党建脱离群众路线导致党群关系疏远 | 第49-51页 |
| 第五章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分析 | 第51-64页 |
| 一、加强村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| 第51-54页 |
| (一)以党章党性教育来提高党员思想觉悟 | 第51-52页 |
| (二)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价值引导功能 | 第52-54页 |
| (三)以政治工作创新来落实思想建党任务 | 第54页 |
| 二、夯实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基础 | 第54-59页 |
| (一)以调整组织结构来优化村级党组织的设置 | 第55-56页 |
| (二)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来巩固领导核心地位 | 第56-57页 |
| (三)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来提升领导班子素质 | 第57-58页 |
| (四)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| 第58-59页 |
| 三、创新村级党组织的工作机制 | 第59-64页 |
| (一)完善村级党组织激励保障机制 | 第59-60页 |
| (二)健全村级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 | 第60-61页 |
| (三)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 | 第61-62页 |
| (四)探索党群沟通联系新机制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70页 |
|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