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控串补建模及其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·次同步谐振产生机理 | 第10-12页 |
·次同步谐振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·可控串补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可控串补建模 | 第18-29页 |
·可控串补简介 | 第18-20页 |
·可控串补的基本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可控串补的运行模式 | 第19-20页 |
·可控串补时域仿真建模 | 第20-28页 |
·可控串补时域仿真模型 | 第20-24页 |
·可控串补时域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| 第24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可控串补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可控串补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 | 第29-32页 |
·可控串补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可控串补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电阻性机理 | 第32-33页 |
·可控串补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电感性机理 | 第33页 |
·实际系统仿真分析算例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可控串补的线性化数学模型 | 第36-47页 |
·可控串补线性化方程的数学推导 | 第36-43页 |
·实际系统特征值分析算例 | 第43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·结论 | 第47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3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