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安农0711茎秆抗倒性能和产量的影响

中文摘要第4-6页
英文摘要第6-8页
符号说明第11-12页
1. 文献综述第12-17页
2. 引言第17-18页
3. 材料与方法第18-20页
4. 试验结果分析第20-37页
    4.1 氮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田间倒伏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4.2 氮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株高和基部三节间长度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部三节间茎粗和茎壁厚第22-23页
    4.3 氮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基部节间力学特征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机械强度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茎秆基部节间抗倒指数第24-25页
    4.4 茎秆基部形态特征与抗倒指数间相关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4.5 氮密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基部化学成分的影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纤维素和木质素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可溶性总糖和含氮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茎秆基部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茎秆基部化学成分与抗倒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4.6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叶绿素含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旗叶光合特性第32-34页
    4.7 氮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氮密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方差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产量与氮肥、密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建立第36-37页
5. 讨论第37-39页
    5.1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基部形态特征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5.2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基部力学特性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5.3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茎秆基部化学成分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5.4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光合性能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5.5 氮、密互作对小麦安农071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8-39页
6. 结论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个人简历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徽琴鱼的形态学鉴别和线粒体DNA的系统发育研究
下一篇:池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