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纳米铁氧化物的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3 纳米铁氧化物的制备 | 第11-14页 |
1.3.1 共沉淀法 | 第11-12页 |
1.3.2 热分解法 | 第12页 |
1.3.3 溶胶凝胶法 | 第12页 |
1.3.4 微乳液法 | 第12页 |
1.3.5 水热法 | 第12-14页 |
1.4 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简介 | 第14页 |
1.5 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14-16页 |
1.6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实验与表征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18页 |
2.2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18-19页 |
2.3 样品制备实验 | 第19页 |
2.3.1 Fe_3O_4@C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19页 |
2.3.2 α-Fe_2O_3/γ-AlOO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19页 |
2.3.3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19页 |
2.4 吸附实验 | 第19页 |
2.5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| 第19-22页 |
2.5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19-20页 |
2.5.2 扫描显微镜表征(SEM) | 第20页 |
2.5.3 透射电镜表征(TEM) | 第20页 |
2.5.4 拉曼光谱表征 | 第20页 |
2.5.5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表征 | 第20页 |
2.5.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| 第20-22页 |
3 纳米Fe_3O_4@C的水热制备与其吸附性能研究 | 第22-54页 |
3.1 氯化铁和环状糊精水热制备Fe_3O_4@C及吸附性能研究 | 第22-31页 |
3.1.1 样品制备 | 第22页 |
3.1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1.3 对重金属离子Cr(VI)和有机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| 第23-26页 |
3.1.4 产物形貌与结构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1.5 纳米Fe_3O_4@C生长机理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6 磁性分析 | 第30页 |
3.1.7 小结 | 第30-31页 |
3.2 硝酸铁和环状糊精水热制备Fe_3O_4@C及吸附性能研究 | 第31-36页 |
3.2.1 样品制备 | 第31页 |
3.2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3 吸附重金属离子Cr(VI)和有机染料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| 第32-34页 |
3.2.4 产物形貌与结构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.5 小结 | 第35-36页 |
3.3 氯化铁和葡萄糖水热制备Fe_3O_4@C及吸附性能研究 | 第36-39页 |
3.3.1 样品制备 | 第36页 |
3.3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3 吸附重金属离子Cr(VI)的性能研究 | 第37-38页 |
3.3.4 产物形貌与结构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.5 小结 | 第39页 |
3.4 硝酸铁和葡萄糖水热制备Fe_3O_4@C及吸附性能研究 | 第39-45页 |
3.4.1 样品制备 | 第39-40页 |
3.4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4.3 吸附重金属离子Cr(VI)的性能研究 | 第41-43页 |
3.4.4 产物形貌与结构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4.5 小结 | 第45页 |
3.5 纳米材料Fe_3O_4@C的吸附机制研究 | 第45-51页 |
3.5.1 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5-46页 |
3.5.2 吸附实验 | 第46-47页 |
3.5.3 吸附性能研究方法 | 第47页 |
3.5.4 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7-49页 |
3.5.5 吸附等温线研究 | 第49-51页 |
3.5.6 小结 | 第5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4页 |
4 纳米α-Fe_2O_3/γ-AlOOH的水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| 第54-60页 |
4.1 样品制备 | 第54页 |
4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 吸附有机染料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| 第56-58页 |
4.3.1 铁源/铝源的摩尔比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刚果红吸附性能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.2 尿素含量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刚果红吸附性能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5 纳米Fe_3O_4的水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| 第60-64页 |
5.1 样品制备 | 第60页 |
5.2 产物物相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3 吸附有机染料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| 第61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6 结论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