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诉讼罪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1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虚假诉讼概述 | 第15-27页 |
一、虚假诉讼的概念、类型 | 第15-21页 |
(一)虚假诉讼的概念 | 第15-18页 |
(二)虚假诉讼的类型划分 | 第18-21页 |
二、我国规制虚假诉讼的沿革 | 第21-22页 |
(一)《刑法修正案九》出台前的情况 | 第21-22页 |
(二)新增虚假诉讼罪 | 第22页 |
三、国(境)内外虚假诉讼立法规制的比较 | 第22-27页 |
(一)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制 | 第23-24页 |
(二)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制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| 第27-35页 |
一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客体 | 第27-28页 |
二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| 第28-32页 |
(一)诉的特殊领域 | 第28-29页 |
(二)诉的虚假性 | 第29-30页 |
(三)捏造事实的认定 | 第30-31页 |
(四)提起的认定 | 第31-32页 |
三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体 | 第32-33页 |
四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 | 第35-49页 |
一、罪与非罪的界限 | 第35-38页 |
(一)虚假诉讼罪与滥用诉权的界限 | 第35-36页 |
(二)虚假诉讼罪与欺诈诉讼的界限 | 第36-38页 |
二、虚假诉讼罪与相关罪名的界限 | 第38-42页 |
(一)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| 第38-39页 |
(二)本罪与妨害作证罪的界限 | 第39页 |
(三)本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| 第39-41页 |
(四)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| 第41-42页 |
三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形态 | 第42-49页 |
(一)虚假诉讼罪的未完成形态 | 第44-46页 |
(二)虚假诉讼罪的共同犯罪形态 | 第46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