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8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抽样方法 | 第8-9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8-9页 |
1.3.2 抽样分析法 | 第9页 |
1.3.3 定量研究法与定性研究法结合 | 第9页 |
1.3.4 个案分析法 | 第9页 |
1.4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1.4.1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9-11页 |
1.4.2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视觉传播理论综述 | 第13-27页 |
2.1 什么是视觉传播? | 第13-16页 |
2.1.1 视觉传播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1.2 视觉传播的多学科解读 | 第14-16页 |
2.2 视觉传播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2.2.1 远古时期的视觉传播 | 第16页 |
2.2.2 近代以来的视觉传播 | 第16-17页 |
2.2.3 数字时代的视觉传播 | 第17页 |
2.3 平面媒体的视觉传播 | 第17-27页 |
2.3.1 平面媒体受众阅读习惯 | 第18-20页 |
2.3.2 图像化信息的传播优势 | 第20-21页 |
2.3.3 平面媒体视觉传播的表现方式 | 第21-27页 |
第三章 《华商报》不同时期视觉传播的嬗变 | 第27-32页 |
3.1 《华商报》的三次改版 | 第27-28页 |
3.2 创办初期《华商报》视觉传播的特点 | 第28-29页 |
3.3 2008年第二次改版后《华商报》视觉传播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3.4 2013年第三次改版后《华商报》视觉传播的特点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陕西地区三大平面媒体视觉传播横向比较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1 2014年8月三家报社视觉元素的统计 | 第32-33页 |
4.2 《华商报》视觉传播的比较优势 | 第33-37页 |
4.2.1 原创图片比例大,同源新闻追求独特视角 | 第33-34页 |
4.2.2 版面具备明显的视觉中心 | 第34-35页 |
4.2.3 视觉专版数量多,题材广 | 第35-37页 |
4.3 《华商报》视觉传播的比较劣势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《华商报》与《新京报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在云南鲁甸地震报道中视觉传播的比较分析 | 第39-48页 |
5.1 鲁甸地震报道中三家媒体视觉元素的统计分析 | 第39-41页 |
5.2 新闻摄影运用的趋同化 | 第41-44页 |
5.3 新闻图表运用的差异化 | 第44-48页 |
结论与思考 | 第48-51页 |
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平面媒体视觉传播发展方向探讨 | 第48-51页 |
强化新闻生产,坚持内容为王 | 第48-49页 |
适应市场规律,拓宽图片渠道 | 第49页 |
革新编辑理念,丰富版面形式 | 第49-50页 |
提升记者素质 打造全能记者 | 第50页 |
组建视觉中心 规范运作体制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