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主要缩写与物理符号的说明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5页 |
1.1 课题来源、项目名称 | 第16页 |
1.2 课题背景 | 第16页 |
1.3 层状硅酸盐的基本概况 | 第16-22页 |
1.3.1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 | 第17-19页 |
1.3.2 层状硅酸盐的性质 | 第19-21页 |
1.3.3 黏土的有机改性 | 第21-22页 |
1.4 聚合物/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| 第22-24页 |
1.4.1 聚合物/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 | 第22-23页 |
1.4.2 聚合物/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23页 |
1.4.3 聚合物/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| 第23-24页 |
1.5 硅烷偶联剂接枝黏土的研究进展 | 第24-31页 |
1.5.1 硅烷偶联剂简述 | 第24-26页 |
1.5.2 可反应羟基在黏土表面的分布 | 第26页 |
1.5.3 硅烷偶联剂接枝黏土的原理 | 第26-28页 |
1.5.4 提高接枝量的初步探索 | 第28-31页 |
1.6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1-33页 |
1.7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33页 |
1.8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33-35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5-43页 |
2.1 实验原料及配方 | 第35-36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35-36页 |
2.1.2 实验硫化配方 | 第36页 |
2.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| 第36-37页 |
2.3 实验工艺过程 | 第37-39页 |
2.3.1 黏土/水悬浮液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2.3.2 酸处理黏土的制备 | 第38页 |
2.3.3 黏土水相接枝硅烷偶联剂 | 第38页 |
2.3.4 黏土/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2.4 实验测试表征方法 | 第39-43页 |
2.4.1 固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9页 |
2.4.2 硅烷偶联剂接枝量的表征方法 | 第39页 |
2.4.3 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 | 第39-41页 |
2.4.4 橡胶的性能测试方法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黏土的结构改造及层间硅烷化 | 第43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黏土结构改造 | 第43-48页 |
3.2.1 酸处理蒙脱土的XRD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2.2 酸处理蒙脱土的FTIR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2.3 酸处理蒙脱土的NMR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3 蒙脱土硅烷化 | 第48-56页 |
3.3.1 清洗过程有效性验证 | 第49-50页 |
3.3.2 硅烷偶联剂接枝黏土的定性表征 | 第50页 |
3.3.3 硅烷偶联剂接枝黏土的定量表征 | 第50-52页 |
3.3.4 硅烷偶联剂接枝黏土的性质和结构 | 第52-56页 |
3.4 黏土微观结构演化 | 第56-58页 |
3.4.1 改性粉末微观结构演化 | 第56页 |
3.4.2 水相中接枝黏土的微观结构演化 | 第56-58页 |
3.5 结论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高性能、高分散黏土/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9-75页 |
4.1 引言 | 第59页 |
4.2 硅烷化黏土与橡胶乳液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| 第59-70页 |
4.2.1 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| 第60-61页 |
4.2.2 黏土的分散状态 | 第61-67页 |
4.2.3 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 | 第67-68页 |
4.2.4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| 第68-70页 |
4.3 酸处理黏土与橡胶乳液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| 第70-73页 |
4.3.1 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| 第70-72页 |
4.3.2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| 第72-73页 |
4.4 结论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2-83页 |
作者及导师简介 | 第83-86页 |
附件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