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| 1.1 课题背景 | 第8-10页 |
| 1.1.1 无线网络的演进与发展 | 第8-9页 |
| 1.1.2 TCP 协议概述 | 第9-10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1.3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无线网络 | 第12-19页 |
| 2.1 无线网络的分类 | 第12-18页 |
| 2.1.1 无线个人局域网 | 第12-13页 |
| 2.1.2 无线局域网 | 第13-15页 |
| 2.1.3 无线城域网 | 第15-16页 |
| 2.1.4 无线广域网 | 第16-18页 |
| 2.2 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对比 | 第18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传输控制协议 | 第19-31页 |
| 3.1 传输控制协议 TCP 简介 | 第19-20页 |
| 3.2 TCP 的连接过程与状态变化 | 第20-23页 |
| 3.2.1 TCP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| 第21-22页 |
| 3.2.2 TCP 状态变化 | 第22-23页 |
| 3.3 TCP 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 | 第23-25页 |
| 3.3.1 TCP 流量控制 | 第24页 |
| 3.3.2 TCP 差错控制 | 第24-25页 |
| 3.4 TCP 拥塞控制算法 | 第25-30页 |
| 3.4.1 慢启动 | 第25页 |
| 3.4.2 拥塞避免 | 第25-26页 |
| 3.4.3 快速重传 | 第26-27页 |
| 3.4.4 快速恢复 | 第27-28页 |
| 3.4.5 改进的 TCP 拥塞控制算法 | 第28-30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无线网络中 TCP 改进方案 | 第31-40页 |
| 4.1 无线网络环境对 TCP 性能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| 4.1.1 高往返时延 | 第31-32页 |
| 4.1.2 高误码率 | 第32页 |
| 4.1.3 非对称链路 | 第32页 |
| 4.1.4 移动性 | 第32-34页 |
| 4.2 链路层协议 | 第34-36页 |
| 4.2.1 Snoop 协议 | 第34-36页 |
| 4.2.2 TULIP 协议 | 第36页 |
| 4.3 端到端协议 | 第36-37页 |
| 4.4 分割连接协议 | 第37-39页 |
| 4.4.1 I-TCP | 第37-38页 |
| 4.4.2 M-TCP | 第38页 |
| 4.4.3 W-TCP | 第38-39页 |
| 4.5 现有改进方案存在的问题 | 第39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TCP 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 | 第40-53页 |
| 5.1 基于 RTT 的拥塞控制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5.1.1 RTT 的估计方案 | 第41-42页 |
| 5.1.2 RTT 的测量形式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5.1.3 已有的基于 RTT 的拥塞控制算法分析 | 第43页 |
| 5.2 改进的 TCP 协议——TCP-FR | 第43-52页 |
| 5.2.1 TCP-FR 算法描述 | 第44-45页 |
| 5.2.2 判断网络的相对延迟趋势 | 第45-46页 |
| 5.2.3 动态划分网络拥塞等级 | 第46-49页 |
| 5.2.4 TCP-FR 发送方算法实现 | 第49-52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六章 仿真与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6.1 网络仿真工具 NS-2 | 第53-56页 |
| 6.1.1 NS-2 的组成及其层次结构 | 第53-54页 |
| 6.1.2 NS-2 的特点 | 第54-55页 |
| 6.1.3 NS-2 的仿真步骤和过程 | 第55-56页 |
| 6.2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6.3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7.1 论文总结 | 第59-60页 |
| 7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|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