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23-2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4-44页 |
1.1 水污染现状 | 第24页 |
1.2 饮用水处理工艺 | 第24-27页 |
1.2.1 常规净水工艺 | 第24-25页 |
1.2.2 预处理技术 | 第25-26页 |
1.2.3 活性氧 | 第26-27页 |
1.3 过氧化氢的制备 | 第27-33页 |
1.3.1 电解法 | 第27页 |
1.3.2 异丙醇氧化法 | 第27-28页 |
1.3.3 蒽醌法 | 第28页 |
1.3.4 氢氧直接化合法 | 第28-30页 |
1.3.5 氧阴极还原法 | 第30-33页 |
1.4 石墨毡表面改性 | 第33-37页 |
1.4.1 气相氧化法 | 第34页 |
1.4.2 液相氧化法 | 第34-35页 |
1.4.3 等离子体技术 | 第35页 |
1.4.4 热处理 | 第35页 |
1.4.5 电化学氧化法 | 第35-37页 |
1.5 三维电极 | 第37-40页 |
1.5.1 三维电极的分类和特点 | 第37-38页 |
1.5.2 三维电极反应器 | 第38页 |
1.5.3 机理研究 | 第38-39页 |
1.5.4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| 第39-40页 |
1.6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40-41页 |
1.6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40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40-41页 |
1.7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41-42页 |
1.8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42-44页 |
第二章 在线电解生成过氧化氢及相关因素研究 | 第44-64页 |
2.1 引言 | 第4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4-46页 |
2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44-45页 |
2.2.2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5页 |
2.2.3 电解实验 | 第45-46页 |
2.2.4 过氧化氢的测定 | 第4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63页 |
2.3.1 阴极材料的选择 | 第46-48页 |
2.3.2 电解槽倾斜角度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2.3.3 水流量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2.3.4 氧气纯度和通气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2.3.5 电流密度对实验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2.3.6 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 | 第56-60页 |
2.3.7 阴极间接氧化 | 第60-6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三章 阴极材料的表面氧化改性研究 | 第64-88页 |
3.1 引言 | 第6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4-66页 |
3.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64-65页 |
3.2.2 石墨毡的改性 | 第65页 |
3.2.3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65-66页 |
3.2.4 石墨毡电极的表征方法 | 第6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69页 |
3.3.1 改性方法的选择 | 第66-67页 |
3.3.2 循环伏安扫描电位的确定 | 第67-68页 |
3.3.3 硫酸浓度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3.4. 结果表征及性能测试 | 第69-86页 |
3.4.1 石墨毡的红外谱图 | 第69-70页 |
3.4.2 石墨毡的XPS分析 | 第70-75页 |
3.4.3 石墨毡的XRD分析 | 第75-76页 |
3.4.4 石墨毡的SEM分析 | 第76-78页 |
3.4.5 石墨毡的Raman分析 | 第78页 |
3.4.6 接触角的测试 | 第78-79页 |
3.4.7 石墨毡的亲水性实验 | 第79-80页 |
3.4.8 过氧化氢生成的实验 | 第80-81页 |
3.4.9 稳定性实验 | 第81-82页 |
3.4.10 石墨毡改性机理探讨 | 第82-84页 |
3.4.11 氧还原性能测试 | 第84-8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四章 三维粒子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研究 | 第88-102页 |
4.1 引言 | 第88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8-91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88-89页 |
4.2.2 实验装置 | 第89-90页 |
4.2.3 粒子电极的处理与制备 | 第90页 |
4.2.4 分析方法 | 第90-9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1-101页 |
4.3.1 二维电解、吸附和三维电解的对比 | 第91-92页 |
4.3.2 三维粒子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
4.3.3 槽电压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4.3.4 通气量的影响 | 第94-95页 |
4.3.5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| 第95-96页 |
4.3.6 电极间距的影响 | 第96-97页 |
4.3.7 甲基橙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97-98页 |
4.3.8 ·OH的测定 | 第98-99页 |
4.3.9 反应动力学分析 | 第99-100页 |
4.3.10 甲基橙降解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五章 合金滤料降解消毒副产物 | 第102-112页 |
5.1 引言 | 第10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02-104页 |
5.2.1 实验材料 | 第102-103页 |
5.2.2 实验过程 | 第103-104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4-110页 |
5.3.1 电极电位的影响 | 第104-106页 |
5.3.2 不同合金的恒电位实验 | 第106页 |
5.3.3 合金的析氢过电位 | 第106-107页 |
5.3.4 不同合金的降解效果 | 第107页 |
5.3.5 溶液流动速率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5.3.6 滤料厚度的影响 | 第108-109页 |
5.3.7 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109页 |
5.3.8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| 第109-110页 |
5.3.9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第六章 电化学预氧化体系的中试研究 | 第112-132页 |
6.1 原水水质 | 第112-113页 |
6.1.1 水质特点 | 第112页 |
6.1.2 水质指标 | 第112-113页 |
6.2 中试试验装置 | 第113-117页 |
6.2.1 室验装置说明 | 第114页 |
6.2.2 实验装置流程 | 第114-117页 |
6.2.3 实验项目设置 | 第117页 |
6.2.4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117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7-129页 |
6.3.1 对嗅味去除的影响 | 第117-119页 |
6.3.2 对浊度的影响 | 第119-122页 |
6.3.3 对耗氧量的影响 | 第122页 |
6.3.4 对UV_(254)的影响 | 第122-124页 |
6.3.5 对色度的影响 | 第124页 |
6.3.6 对pH的影响 | 第124-125页 |
6.3.7 溴酸盐的生成情况 | 第125-126页 |
6.3.8 冲洗电解槽后的运行情况 | 第126-127页 |
6.3.9 槽电压 | 第127-128页 |
6.3.10 电能消耗 | 第128-129页 |
6.3.11 关于铁离子溶出问题 | 第12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9-13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2-136页 |
7.1 结论 | 第132-135页 |
7.2 建议 | 第135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54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4-156页 |
作者及导师简介 | 第156-158页 |
致谢 | 第158-160页 |
附件 | 第160-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