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粹经济损失法律救济研究--以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赔偿为主要研究对象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纯粹经济损失基本理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0-13页 |
一、 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 | 第10-12页 |
二、 纯粹经济损失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纯粹经济损失的分类 | 第13-16页 |
一、 纯粹经济损失的类型 | 第13-15页 |
二、 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赔偿比较法考察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法国模式 | 第16-19页 |
一、 对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 | 第16-17页 |
二、 对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德国模式 | 第19-24页 |
一、 对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 | 第19-22页 |
二、 对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民法对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 | 第24-32页 |
第一节 相关立法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司法实务 | 第25-28页 |
一、 重庆电缆案 | 第26页 |
二、 松花江水污染案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阻碍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赔偿之因素 | 第28-32页 |
一、 “诉讼闸门”效应 | 第28-29页 |
二、 价值位阶较低 | 第29页 |
三、 限制行为自由 | 第29-30页 |
四、 不可预见性 | 第30页 |
五、 有违私法自治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法律救济之我见 | 第32-40页 |
第一节 完善我国立法模式 | 第32-35页 |
一、 立法模式之比较 | 第32-34页 |
二、 立法模式之选择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反射型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应考量的因素 | 第35-40页 |
一、 限制受害人数量和损害范围 | 第36页 |
二、 损害的严重程度 | 第36-37页 |
三、 行为自由的合理限度 | 第37-38页 |
四、 准确界定加害人的防免义务 | 第38-39页 |
五、 受害人有无分配经济风险的途径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