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课题的来源 | 第8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钢轨伤损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车辆-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建立及数值求解 | 第13-31页 |
2.1 引言 | 第13页 |
2.2 车辆-轨道垂向振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13-20页 |
2.2.1 车辆系统振动方程 | 第14-17页 |
2.2.2 轨道系统振动方程 | 第17-20页 |
2.2.3 轮轨耦合方程 | 第20页 |
2.3 典型钢轨伤损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3页 |
2.3.1 钢轨波浪形磨耗 | 第20-21页 |
2.3.2 轨头局部压陷 | 第21页 |
2.3.3 轨面剥离 | 第21-22页 |
2.3.4 马鞍形磨耗 | 第22页 |
2.3.5 钢轨高低接头 | 第22-23页 |
2.4 车辆-轨道系统的数值求解 | 第23-30页 |
2.4.1 微分矩阵方程的求解 | 第23-24页 |
2.4.2 车辆-轨道垂向振动耦合系统的求解 | 第24-25页 |
2.4.3 实例分析 | 第25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钢轨伤损信号特征参数的获取 | 第31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信号滤波预处理 | 第31页 |
3.3 时域特征参数的获取 | 第31-33页 |
3.4 时频域特征参数的获取 | 第33-35页 |
3.4.1 IMF 和 EMD 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| 第33-34页 |
3.4.2 基于 EMD 的钢轨伤损信号特征参数的获取 | 第34-35页 |
3.5 钢轨伤损信号特征参数获取的实例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钢轨伤损的分类识别及其特征参数优化 | 第40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分类识别方法 | 第40-45页 |
4.2.1 SVM 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| 第40-44页 |
4.2.2 基于 SVM 的钢轨伤损的识别和分类 | 第44-45页 |
4.3 特征参数优化 | 第45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钢轨伤损检测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| 第4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钢轨伤损检测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47-57页 |
5.2.1 轮轨接触系统 | 第49-51页 |
5.2.2 速度控制系统 | 第51-53页 |
5.2.3 数据采集系统 | 第53-57页 |
5.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| 第57-60页 |
5.4 特征参数的获取 | 第60-62页 |
5.5 特征参数的优化及伤损的分类和识别 | 第62-64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