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丽文人林椿的汉诗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林椿文学世界形成的背景 | 第17-34页 |
第一节 论其世 | 第18-25页 |
一、 高丽武臣之乱前 | 第18-22页 |
二、 高丽武臣之乱后 | 第22-25页 |
第二节 知其人 | 第25-31页 |
一、 特殊的家系背景 | 第26-28页 |
二、 多舛的生涯际遇 | 第28-31页 |
第三节 颂其诗——西河先生集 | 第31-34页 |
第二章 林椿的文学思想 | 第34-55页 |
第一节 “场屋之文,俳优之说”——反对场屋之文 | 第35-39页 |
第二节 “何用雕蟲,扶持周孔”——崇尚质朴古风 | 第39-46页 |
一、 否定与驳斥 | 第40-41页 |
二、 尊崇与倡导 | 第41-44页 |
三、 立场与态度 | 第44-46页 |
第三节 “文以气为主”——主张引“气”入文 | 第46-55页 |
一、 识“气”探本 | 第47-48页 |
二、 “气”之于文 | 第48-52页 |
三、 “气”之养 | 第52-55页 |
第三章 林椿诗歌的主题意向 | 第55-104页 |
第一节 挥之不去的悲情 | 第56-73页 |
一、 “诗称国手终何用”——悲士不遇 | 第56-62页 |
二、 “浮生浪迹身如寄”——乱世流落 | 第62-68页 |
三、 “到骨穷寒几欲死”——窘迫困顿 | 第68-73页 |
第二节 寄赠酬答间的交游 | 第73-86页 |
一、 交游人物 | 第73-78页 |
二、 交游内容 | 第78-86页 |
第三节 仕与隐的抉择 | 第86-104页 |
一、 “济时及物为吾志”——士之于仕 | 第86-93页 |
二、 “谁识幽人闲气味”——隐遁 | 第93-99页 |
三、 “真隐者能显,真显者能隐”——隐显观 | 第99-104页 |
第四章 林椿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| 第104-150页 |
第一节 林椿诗中的中国人物 | 第104-121页 |
一、 圣贤诸子 | 第105-109页 |
二、 帝王将相 | 第109-111页 |
三、 文人墨客 | 第111-116页 |
四、 其他 | 第116-121页 |
第二节 林椿诗中的中国典故 | 第121-142页 |
一、 引典之源 | 第123-129页 |
二、 用典之法 | 第129-134页 |
三、 用典特征 | 第134-142页 |
第三节 林椿诗中的中国典籍词句 | 第142-150页 |
一、 典籍名篇 | 第142-144页 |
二、 诗词佳句 | 第144-150页 |
结论 | 第150-1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3-160页 |
附录 I 林椿诗中的中国元素——人物篇 | 第160-176页 |
后记 | 第1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