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水污染简介第9页
    1.2 重金属废水污染简介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1.3 染料废水简介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染料废水深度处理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染料处理技术第12-14页
    1.4 吸附理论概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吸附理论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吸附剂的种类第15-16页
    1.5 活性炭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活性炭定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活性炭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第17页
    1.6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7-18页
2 实验部分第18-24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第19页
    2.3 样品的表征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改性活性炭的红外光谱(FT-IR)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改性活性炭的氮气吸附/脱附等温曲线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改性活性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19页
    2.4 溶液的配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Pb~(2+)、Cr~(6+)溶液的配置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亚甲基蓝、甲基紫溶液的配置第20页
    2.5 模拟染料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亚甲基蓝、甲基紫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2.6 Cr~(6+)、Pb~(2+)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2页
    2.7 吸附等温线第22-24页
3 结果与讨论第24-53页
    3.1 改性活性炭的表征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改性活性炭的红外光谱(FT-IR)表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改性活性炭的氮气吸附/脱附等温曲线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改性活性炭的SEM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3.2 改性活性炭对Cr~(6+)的吸附研究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pH值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温度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浓度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吸附Cr~(6+)溶液的等温线第30-31页
    3.3 改性活性炭对Pb~(2+)的吸附研究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H值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温度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浓度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吸附Pb~(2+)溶液的等温线第35-36页
    3.4 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吸附-脱附平衡时间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pH值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温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浓度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3.5 改性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研究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吸附-脱附平衡时间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pH值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接触时间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温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7 浓度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8 吸附甲基紫溶液等温线第51-53页
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型城市综合体概念设计研究
下一篇: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、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