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8页 |
1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2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| 第15-19页 |
1.2.1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 | 第15-16页 |
1.2.2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2.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| 第18页 |
1.2.4 墨炉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缺点对比 | 第18-19页 |
1.3 离子液体及其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| 第19-25页 |
1.3.1 离子液体的发展 | 第19页 |
1.3.2 离子液体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1.3.3 离子液体的种类 | 第20页 |
1.3.4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| 第20页 |
1.3.5 离子液体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| 第20-25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5.1 油画棒中镉、铬、铅“总”含量测定 | 第26页 |
1.5.2 模拟胃酸条件下油画棒中镉、铬、铅“可迁移”量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1.5.3 离子液体-超声波辅助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油画棒“可迁移”微量Cd~(2+)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油画棒中镉、铬、铅“总”含量测定 | 第28-45页 |
2.1 引言 | 第2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8-32页 |
2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28页 |
2.2.2 相关试剂的配制 | 第28-30页 |
2.2.3 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2.3.1 器皿的预处理 | 第30页 |
2.2.3.2 材料准备 | 第30页 |
2.2.3.3 样品前处理 | 第30-31页 |
2.2.3.4 样品溶液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1页 |
2.2.3.5 检出限和定量限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3页 |
2.3.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| 第32页 |
2.3.2 仪器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 | 第32-36页 |
2.3.2.1 铬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探讨 | 第32-33页 |
2.3.2.2 铅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探讨 | 第33-34页 |
2.3.2.3 镉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探讨 | 第34-36页 |
2.3.3 工作曲线的绘制 | 第36-38页 |
2.3.3.1 铬工作曲线的绘制 | 第36页 |
2.3.3.2 铅工作曲线的绘制 | 第36-37页 |
2.3.3.3 镉工作曲线的绘制 | 第37-38页 |
2.3.4 样品前处理 | 第38-40页 |
2.3.4.1 湿法消解 | 第38页 |
2.3.4.2 干灰化消解法 | 第38-40页 |
2.3.4.3 微波消解 | 第40页 |
2.3.5 三种消解方法的比较 | 第40-43页 |
2.3.5.1 三种消解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 | 第40-41页 |
2.3.5.2 三种消解方法方法学的考察 | 第41页 |
2.3.5.3 三种消解方法回收率的测定 | 第41-42页 |
2.3.5.4 三种消解方法优缺点比对 | 第42-43页 |
2.3.6 实际样品的分析 | 第43页 |
2.4 结论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模拟胃酸条件下油画棒“可迁移”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| 第45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5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5-49页 |
3.2.1 试剂和仪器 | 第46页 |
3.2.2 相关试剂的配制 | 第46-47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2.3.1 器皿的预处理 | 第47页 |
3.2.3.2 实验材料准备 | 第47页 |
3.2.3.3 样品前处理 | 第47-48页 |
3.2.3.4 仪器工作条件 | 第48页 |
3.2.3.5 石墨炉加热程序 | 第48-49页 |
3.2.3.6 模拟胃酸条件下样品溶液中各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| 第4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3.3.1 搅拌时间对金属元素“可迁移”量的影响 | 第49页 |
3.3.2 搅拌速度对金属元素“可迁移”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3.3 遮光与否对金属元素“可迁移”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3.4 实际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| 第51-52页 |
3.3.5 方法学的考察 | 第52页 |
3.3.6 油画棒中镉、铬、铅三种重金属元素在模拟胃酸条件下的可迁移率 | 第52-53页 |
3.4 结论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离子液体—超声波辅助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油画棒中的可迁移微量Cd~(2+) | 第55-70页 |
4.1 引言 | 第5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5-57页 |
4.2.1 试剂和仪器 | 第55-56页 |
4.2.2 重金属镉离子与螯合剂双硫腙的化学反应 | 第56页 |
4.2.3 1-烷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[C_nMIM][PF_6](n=4,6,8)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56页 |
4.2.4 离子液体-超声波辅助萃取重金属Cd~(2+)实验 | 第56页 |
4.2.5 模拟胃酸条件下油画棒可迁移微量镉的萃取及测定 | 第56-5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8页 |
4.3.1 1-烷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57-60页 |
4.3.1.1 1-烷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路线 | 第57页 |
4.3.1.2 反应温度对合成1-丁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产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3.1.3 反应时间对合成1-丁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产率的影响 | 第58页 |
4.3.1.4 反应物物料比对合成1-丁基-3-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产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.1.5 三种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59-60页 |
4.3.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条件 | 第60页 |
4.3.3 不同离子液体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3.4 螯合剂用量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1页 |
4.3.5 pH值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3.6 离子液体用量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2页 |
4.3.7 反萃剂硝酸溶液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4.3.7.1 反萃剂硝酸溶液浓度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3.7.2 反萃剂硝酸溶液用量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3.8 超声时间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4页 |
4.3.9 离子液体重复利用次数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3.10 干扰离子对重金属Cd~(2+)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65页 |
4.3.11 方法学考察 | 第65-66页 |
4.3.12 实际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| 第66-67页 |
4.3.13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对 | 第67页 |
4.3.14 两种检测方法优缺点比对 | 第67-68页 |
4.4 结论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5.1 结论 | 第70-72页 |
5.2 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