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苯甲酸基吡啶羧酸配体功能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主要符号表第11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配位聚合物的概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2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影响因素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组成因素的影响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过程因素的影响第18-20页
    1.3 氮杂环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0-22页
    1.4 氮杂环羧酸类配合物的性能研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荧光性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磁学性能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吸附性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催化性能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进展第26-28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-30页
    2.1 化学试剂与药品信息第28-29页
    2.2 主要测试手段和表征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第29-30页
第三章 过渡金属(Mn, Co, Ni, Cu, Cd)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性质研究第30-55页
    3.1 过渡金属(Mn, Co, Ni, Cu, Cd)配合物的合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配合物{Ni(cppca)(H_2O)_4·2H_2O}_n (1)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配合物{Co(cppca)(H_2O)_4·2H_2O}_n (2)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配合物{Cd_2(cppca)_2(H_2O)5}_n (3) 的合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配合物{[Cd3(cppca)_2(H_2P2O7)(H_2O)_6]·2H_2O}_n (4) 的合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配合物{Cu(Hcppca)_2}_n (5) 的合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配合物{[Mn7(cppca)_6(Hcppca)_2(H_2O)10]·2H_2O}_n (6) 的合成第31-32页
    3.2 过渡金属(Mn, Co, Ni, Cu, Cd)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及结构描述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过渡金属(Mn, Co, Ni, Cu, Cd)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配合物1和 2 的结构描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配合物3的结构描述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配合物4的结构描述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配合物5的结构描述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配合物6的结构描述第43-45页
    3.3 过渡金属(Mn, Co, Ni, Cu, Cd)配合物的表征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热稳定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XRD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4 配合物 1,2,5 和6的磁性能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 3.5 配合物3和 4 的荧光性能研究第50-54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四章 过渡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第55-70页
    4.1 过渡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配合物{Zn(cppca)_2(H_2O)_2}_n (7) 的合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配合物{Zn(cis-cppca) (H_2O)}_n (8)的合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配合物{Zn(trans-cppca) (H_2O)}_n (9)的合成第55-56页
    4.2 过渡金属Zn配合物的结构描述及晶体学数据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过渡金属Zn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配合物7的结构描述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配合物8的结构描述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配合物9的结构描述第60-62页
    4.3 过渡金属Zn配合物的表征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配合物8和 9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配合物8和 9 的PXRD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4.4 配合物8和 9 的荧光性能第64-67页
    4.5 配合物9的吸附性能第67-6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五章 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,结构及性能研究第70-82页
    5.1 稀土金属配合物Ln_2(cppca)_2(OX)(H_2O)_4(Ln=Eu(10),Tb(11),Nd(12),Gd(13))的合成第70页
    5.2 配合物 10-13 的晶体学数据及结构描述第70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配合物 10-13 的晶体学数据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配合物 10-13 的结构描述第77-79页
    5.3 配合物 10-13 的表征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热重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配合物10和 11 的荧光性能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六章 结论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C/C++代码的静态检测技术分析与研究
下一篇:长大隧道开敞式TBM地质适应性与施工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