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中钻孔桩遇溶洞复杂地质处理施工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国内外关于岩溶处理研究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1.1.2 本文依托工程概况 | 第10页 |
1.1.3 本文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1页 |
1.4 主要研究成果及技术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1.4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1页 |
1.4.2 技术创新点 | 第11页 |
1.4.3 完成的主要技术指标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江西九江赛城湖大桥工程概况 | 第12-16页 |
2.1 线路设计 | 第12页 |
2.1.1 平面设计 | 第12页 |
2.1.2 纵断面设计 | 第12页 |
2.1.3 横断面设计 | 第12页 |
2.2 主要技术标准 | 第12-13页 |
2.3 主要工程内容 | 第13页 |
2.4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、自然气候条件 | 第13-15页 |
2.4.1 地形地貌 | 第13-14页 |
2.4.2 气象 | 第14页 |
2.4.3 工程地质 | 第14页 |
2.4.4 水文地质 | 第14-15页 |
2.5 沿线交通等条件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钻孔灌注桩遇溶洞钻孔施工工艺 | 第16-32页 |
3.1 遇溶洞地段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特点 | 第16-17页 |
3.1.1 成孔工艺比较 | 第16页 |
3.1.2 混凝土灌注特点 | 第16页 |
3.1.3 施工中的特殊措施 | 第16-17页 |
3.2 常规水中钻孔桩施工工艺 | 第17-18页 |
3.3 钻孔顺序 | 第18页 |
3.4 施工方法 | 第18-27页 |
3.4.1 施工准备及场地处理 | 第18页 |
3.4.2 水中钻孔作业平台 | 第18-19页 |
3.4.3 放线测量、护筒埋设 | 第19-20页 |
3.4.4 钻机就位、施钻 | 第20-21页 |
3.4.5 检孔与终孔 | 第21页 |
3.4.6 清孔 | 第21-22页 |
3.4.7 钢筋骨架制安 | 第22页 |
3.4.8 声测管安装及注意事项 | 第22-23页 |
3.4.9 水下混凝土灌注 | 第23-27页 |
3.4.10 桩基检验 | 第27页 |
3.5 遇到封闭且体积较小的溶洞地段桩基施工 | 第27-28页 |
3.6 单层溶洞(较大空洞)地段桩基施工 | 第28-30页 |
3.7 多层溶洞(串珠式溶洞)地段桩基施工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溶洞处理方法 | 第32-46页 |
4.1 地质特点 | 第32-35页 |
4.2 溶洞施工的重难点控制 | 第35页 |
4.3 溶洞施工的常规处理方法 | 第35-38页 |
4.3.1 常规成孔法 | 第35页 |
4.3.2 填充粘土和片石法 | 第35-36页 |
4.3.3 填充粘土、片石及水泥法 | 第36页 |
4.3.4 灌注混凝土填充法 | 第36页 |
4.3.5 注浆加固法 | 第36-37页 |
4.3.6 钢护筒跟进法 | 第37-38页 |
4.4 不同型式溶洞的处理 | 第38-40页 |
4.4.1 小型溶洞的处理 | 第38页 |
4.4.2 一般溶洞处理 | 第38-39页 |
4.4.3 大型溶洞处理 | 第39页 |
4.4.4 多层溶洞处理 | 第39-40页 |
4.5 溶洞处理时常见问题处理 | 第40-45页 |
4.5.1 卡钻 | 第40-41页 |
4.5.2 掉钻 | 第41页 |
4.5.3 埋钻 | 第41页 |
4.5.4 钻孔偏斜处理 | 第41-42页 |
4.5.5 塌孔和漏浆 | 第42-43页 |
4.5.6 护筒下沉或偏位 | 第43页 |
4.5.7 混凝土流失 | 第43-44页 |
4.5.8 缩颈和扩径 | 第44页 |
4.5.9 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通病 | 第44-45页 |
4.5.10 作业平台下沉 | 第45页 |
4.6 质量控制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5.1 结论 | 第46页 |
5.2 展望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