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城乡金融组织论文

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研究动态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信贷约束问题研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有关银保互动的研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评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6-17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7-21页
    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2.2 交易成本理论第18页
    2.3 金融创新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2.4 保险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0-21页
第三章 农村金融机构与银保互动发展现状第21-34页
    3.1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总体情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需求发展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发展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3.2 银保互动发展现状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银保互动的外部环境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银保互动的内部推动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国外银保互动发展现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国内银保互动发展现状第31-32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四章 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4-46页
    4.1 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银保互动机制内容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的路径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4.2 研究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4.3 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选取测试对象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设定压力测试场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敏感性压力测试的具体过程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测试结果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基于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的银保互动案例分析第46-53页
    5.1 银保互动产品——“信贷+保险”草莓种植贷款第46-47页
    5.2 长丰银保互动运行机制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利益主体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运行机制第48-49页
    5.3 长丰银保互动运行绩效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银保互动扩大了银行的信贷供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银保互动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银保互动提高了银行收益第50页
    5.4 长丰银保互动的理论含义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银保互动模式运行的基本前提是农业收益水平的提高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银保互动模式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银保互动模式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银保互动模式有效控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银保互动模式创新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机制第5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3-56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3页
    6.2 对策建议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政府层面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农村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层面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农户层面第55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55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工业污水常规五项及COD参数在线测量装置设计
下一篇:基于Live555代理服务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