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一、小额贷款源起与发展普惠金融的关系 | 第11-12页 |
二、小额贷款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| 第14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小额贷款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| 第15-28页 |
第一节 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小额贷款的理论综述 | 第17-19页 |
一、小额贷款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 | 第18页 |
三、小额贷款的主要技术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小额贷款的实践与演变 | 第19-24页 |
一、小额贷款的国外实践 | 第19-22页 |
(一)福利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—孟加拉商业银行 | 第19-20页 |
(二)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—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| 第20-21页 |
(三)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—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| 第21-22页 |
三、小额贷款的国内实践 | 第22-23页 |
四、小额贷款向微型金融的演变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小额贷款技术与银行传统信贷技术的比较分析 | 第24-25页 |
一、贷款的额度小 | 第24页 |
二、额贷款管理和交易费用高 | 第24-25页 |
三、额贷款客户信誉风险大、无法提供抵押 | 第25页 |
四、额贷款使用监测难 | 第25页 |
第五节 IPC微贷技术及其与格莱珉银行的比较分析 | 第25-26页 |
一、共性 | 第25-26页 |
二、差异性 | 第26页 |
第六节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QJ商行昆明分行小额贷款业务分析 | 第28-44页 |
第一节 QJ商行昆明分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源起、现状、成效 | 第28-37页 |
一、QJ商行昆明分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源起 | 第28-29页 |
二、QJ商行小贷业务现状的分析 | 第29-36页 |
(一)QJ商业银行小贷业务的运作方式 | 第29-30页 |
(二)QJ商业银行小贷业务运作现状 | 第30-31页 |
(三)计算杜邦分析下QJ商业银行小贷业务的各项指标 | 第31-32页 |
(四)用杜邦分析法对QJ商业银行小贷业务进行财务综合分析 | 第32-34页 |
(五)通过杜邦分析得出的结论 | 第34-36页 |
三、QJ商行昆明分行小贷业务的成效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德国IPC微贷技术植入QJ商行取得成功的关键 | 第37-39页 |
一、优秀信贷员队伍的建立与茁壮成长 | 第37-38页 |
二、借鉴国外成熟微贷技术,设计符合客户特点的业务框架与流程 | 第38-39页 |
三、打造健康的信贷文化 | 第39页 |
第三节 QJ商行昆明分行小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3页 |
一、不良贷款率偏高 | 第39-41页 |
二、风险管理不完善 | 第41-42页 |
三、员工流失率偏高 | 第42页 |
四、缺乏多险种相结合的综合风险保障机制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QJ商行小额贷款业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44-54页 |
第一节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客户贷前信用调查、贷后管理、逾期追回及信用评审程序不健全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引发小额信贷业务道德风险 | 第46-47页 |
第四节 风险管理不完善成因分析 | 第47-49页 |
一、经济活动主体缺乏信用意识 | 第48页 |
二、小贷业务客户的弱质性,市场环境的影响 | 第48页 |
三、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 | 第48-49页 |
四、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低下 | 第49页 |
第五节 缺乏合理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| 第49-50页 |
一、现有体制使员工归属感不强 | 第49-50页 |
二、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| 第50页 |
第六节 我国商业保险体系不完善 | 第50-52页 |
第七节 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 | 第52-53页 |
一、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不完善 | 第52-53页 |
二、缺乏健全的小额信贷商业保险体系 | 第53页 |
第八节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完善QJ商行昆明分行小贷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| 第54-65页 |
第一节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,对战略和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强化信贷员责任,完善客户信用调查及信用评审程序 | 第55-57页 |
一、严格的贷前信用调查 | 第55-56页 |
二、完善的贷后风险管理 | 第56页 |
三、合理的逾期追回措施 | 第56-57页 |
第三节 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道德风险 | 第57-58页 |
一、停止放贷 | 第57页 |
二、累进贷款 | 第57-58页 |
第四节 完善QJ商行风险管理体系 | 第58-60页 |
一、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| 第58页 |
二、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储备 | 第58-59页 |
三、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| 第59-60页 |
第五节 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| 第60页 |
第六节 建立多险种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| 第60-61页 |
第七节 QJ商业银行管理完善所需要的外部支持政策 | 第61-63页 |
一、强化政府在信用风险方面的法制建设,规范提供法律保障,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 | 第62-63页 |
二、建立健全小额信贷市场的商业保险体系 | 第63页 |
三、加快小额信贷工具的创新 | 第63页 |
第八节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5-67页 |
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和创新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