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南蒲剧的文化生态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(一)选题缘由 | 第7-8页 |
(二)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、关于蒲剧的研究 | 第8页 |
2、关于文化生态的研究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晋南蒲剧的生态研究 | 第9-17页 |
(一)晋南蒲剧的自然生态环境 | 第9页 |
(二)晋南蒲剧的社会历史环境 | 第9-10页 |
(三) 特定的文化生态决定其艺术风格 | 第10-17页 |
1、蒲剧音乐高亢粗犷,激情奔放 | 第10-11页 |
2、蒲剧表演善用特技,五彩缤纷 | 第11-14页 |
3、蒲剧舞美简洁绚丽,格范显明 | 第14页 |
4、蒲剧剧目内容丰富,传承文明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蒲剧的文化生态变迁 | 第17-27页 |
(一) 蒲剧的源流 | 第17-19页 |
(二) 蒲剧的繁荣 | 第19-25页 |
1、蒲剧班社的蓬勃发展 | 第19-20页 |
2、蒲剧“娃娃班”的兴盛 | 第20-22页 |
3、成熟的蒲剧艺术广泛流播 | 第22-25页 |
(三)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十年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蒲剧文化生态的现状 | 第27-31页 |
(一)市场萎缩,观众锐减 | 第27-28页 |
(二)艺术创作后继力量的匮乏 | 第28-29页 |
(三)剧团生存活力 | 第29-30页 |
(四)规范演出形式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蒲剧文化生态的良性培育 | 第31-39页 |
(一)蒲剧演出主体的发展 | 第31-35页 |
1、巩固和扩大独有的演出基地 | 第32-33页 |
2、保持和创新独有的音乐声腔 | 第33页 |
3、培养和造就独有的著名演员 | 第33-34页 |
4、继承和发展独有的表演技艺 | 第34页 |
5、提高和丰富独有的看家剧目 | 第34-35页 |
(二)现代传媒对蒲剧文化生态的有效保护 | 第35-36页 |
(三)旅游特色需求对改善蒲剧文化生态环境的促进 | 第36页 |
(四)政府有力保护是蒲剧传承弘扬发展的重要保障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1页 |
后记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