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1 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历史与现状考察 | 第9-14页 |
·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状况分析 | 第9-11页 |
·《反垄断法》出台前我国反垄断执法依据及执法状况 | 第9页 |
·《反垄断法》的出台及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| 第9-11页 |
·我国现行反垄断执法机构存在的缺陷 | 第11-14页 |
·执法依据之间缺乏衔接 | 第11页 |
·多头执法缺乏协调机制 | 第11-12页 |
·反垄断专门机构设置缺位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完善的必要性 | 第13-14页 |
2 发达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及其借鉴 | 第14-24页 |
·二元行政主管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分析 | 第14-17页 |
·美国反垄断主管机关及其执法程序 | 第14-16页 |
·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 | 第16-17页 |
·反垄断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| 第17页 |
·行政主管机构与顾问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分析 | 第17-20页 |
·德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状况 | 第17-19页 |
·德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·专门单一机关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公正交易委员会的组成及职权 | 第20页 |
·公正交易委员会与其他反垄断执行主体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发达国家反垄断执法模式及启示 | 第21-24页 |
·发达国家反垄断执法模式分析 | 第21页 |
·发达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1-24页 |
3 完善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权力配置的思考 | 第24-37页 |
·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4-26页 |
·权威且独立性原则 | 第24页 |
·各执法机构协调制衡原则 | 第24-25页 |
·司法作为最后救济手段原则 | 第25-26页 |
·关于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构想 | 第26-30页 |
·对学界关于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构想的评析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设置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考虑的因素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应然模式 | 第28-30页 |
·优化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建议 | 第30-32页 |
·国家工商总局为我国反经济垄断执法机构 | 第30页 |
·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负责反行政垄断执法 | 第30页 |
·反垄断执法机构具体职能设计 | 第30-32页 |
·优化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间执法权的配置 | 第32-37页 |
·我国现行竞争监管的权力配置格局 | 第32-33页 |
·反垄断法与有关行业监管法的关系 | 第33页 |
·对行业垄断行为的监管权配置 | 第33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注释 | 第38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