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7-11页 |
| 1.1 厚结猛蚁属研究概况 | 第7-8页 |
| 1.2 DNA条形码研究概况 | 第8页 |
| 1.2.1 DNA条形码的概念及意义 | 第8页 |
| 1.2.2 DNA条形码在蚁科昆虫分子系统中的应用 | 第8页 |
| 1.3 形态测量学研究概况 | 第8-11页 |
| 1.3.1 形态测量学国外研究进展 | 第9页 |
| 1.3.2 形态测量学国内研究进展 | 第9-11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1-19页 |
| 2.1 DNA条形码研究 | 第11-19页 |
| 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1页 |
| 2.1.2 实验仪器 | 第11-12页 |
| 2.1.3 主要试剂 | 第12-13页 |
| 2.1.4 实验方法 | 第13-17页 |
| 2.1.5 数据处理 | 第17-19页 |
| 第三章 厚结猛蚁属部分种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| 第19-26页 |
| 3.1 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| 3.2 实验方法 | 第19页 |
| 3.2.1 蚂蚁针插标本制作 | 第19页 |
| 3.3 数据处理 | 第19-21页 |
| 3.3.1 图片获取 | 第19页 |
| 3.3.2 数据数字化 | 第19-20页 |
| 3.3.3 原始数据标准化 | 第20页 |
| 3.3.4 因子分析 | 第20页 |
| 3.3.5 主成分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6页 |
| 3.4.1 因子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3.4.2 主成分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3.4.3 聚类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第四章 厚结猛蚁属部分种的DNA条形码研究 | 第26-41页 |
| 4.1 CO1序列特征 | 第26页 |
| 4.2 ITS1序列特征 | 第26页 |
| 4.3 CO1+ITS1序列特征 | 第26-27页 |
| 4.4 系统发育信号的检测 | 第27-30页 |
| 4.4.1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| 第27页 |
| 4.4.2 树长分布偏斜性(g1)检验 | 第27-30页 |
| 4.5 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0-41页 |
| 4.5.1 邻接法(NJ)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0页 |
| 4.5.2 最大简约法(MP)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0页 |
| 4.5.3 贝叶斯法(BI)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0-41页 |
| 第五章 讨论 | 第41-44页 |
| 5.1 厚结猛蚁属部分种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| 第41页 |
| 5.2 厚结猛蚁属部分种的DNA条形码研究 | 第41-42页 |
| 5.3 厚结猛蚁属部分种的DNA条形码与形态测量学比较研究 | 第42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51页 |
| 附表1 DNA条形码研究实验样品记录表 | 第51-55页 |
| 附表2 厚结猛蚁属13种形态测量标本采集信息表 | 第55-56页 |
| 附表3 厚结猛蚁属13种形态测量数据信息表 | 第56-57页 |
| 附表4 厚结猛蚁属13种数据标准化信息表 | 第57-58页 |
| 附表5 厚结猛蚁属13种主成分得分信息表 | 第58-59页 |
| 附图 用于形态测量研究的厚结猛蚁属13种图 | 第59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