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架丛上的联络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1.1 本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14页 |
1.3 问题提出 | 第14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27页 |
2.1 拓扑学 | 第16-17页 |
2.2 微分几何 | 第17-19页 |
2.3 切丛上的联络 | 第19-22页 |
2.3.1 切丛 | 第19-20页 |
2.3.2 仿射联络 | 第20-22页 |
2.4 标架丛上的联络 | 第22-26页 |
2.4.1 标架丛 | 第22-23页 |
2.4.2 标架丛上的联络 | 第23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标架丛上的多流形联络学习算法 | 第27-35页 |
3.1 多流形上的切空间、横空间与纵空间 | 第27-30页 |
3.2 多流形投影矩阵 | 第30-32页 |
3.3 多流形间的距离度量 | 第32-33页 |
3.4 时间复杂度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标架丛上的局部特征联络学习算法 | 第35-43页 |
4.1 基于SOM的多流形构造 | 第35-37页 |
4.2 多流形上的标架 | 第37-38页 |
4.3 基于标架的多流形变化方向 | 第38-40页 |
4.4 应用方向信息分类 | 第40-42页 |
4.5 时间复杂度分析 | 第4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应用研究 | 第43-55页 |
5.1 基本人脸数据库介绍 | 第43-45页 |
5.2 基于标架丛上的多流形联络学习算法的应用 | 第45-49页 |
5.3 基于标架丛上的局部特征联络学习算法的应用 | 第49-53页 |
5.4 比较MMCA-FB与LFCA-FB | 第53-5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6.1 总结 | 第55-56页 |
6.2 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中英文名词对照 | 第63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科研情况 | 第64页 |
论文发表(录用)情况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