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告罪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亲告罪的界定及设立依据 | 第11-22页 |
1.1 亲告罪的界定 | 第11-16页 |
1.1.1 亲告罪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1.1.2 亲告罪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12-13页 |
1.1.3 亲告罪的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1.4 亲告的性质 | 第14-16页 |
1.1.5 亲告罪的类型 | 第16页 |
1.2 亲告罪的设立根据 | 第16-22页 |
1.2.1 亲告罪符合我国法律文化的要求 | 第16-17页 |
1.2.2 亲告罪体现对被害人的保护 | 第17-19页 |
1.2.3 亲告罪的设立符合刑法谦抑精神的要求 | 第19-21页 |
1.2.4 亲告罪本身具有刑事法和民事法的属性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国外亲告罪的立法比较及借鉴意义 | 第22-28页 |
2.1 国外亲告罪的立法现状 | 第22-25页 |
2.1.1 英美法系中亲告罪的立法 | 第22页 |
2.1.2 大陆法系中亲告罪的立法 | 第22-25页 |
2.2 国外亲告罪立法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2.1 国外亲告罪立法共性 | 第25页 |
2.2.2 国外亲告罪的差异 | 第25-26页 |
2.3 国外亲告罪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我国亲告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| 第28-41页 |
3.1 我国亲告罪的立法缺陷 | 第28-33页 |
3.1.1 亲告罪范围过窄 | 第28-29页 |
3.1.2 自首制度的缺失 | 第29-30页 |
3.1.3 侵占罪的全部亲告模式不妥当 | 第30-31页 |
3.1.4 亲告罪的告诉时效的缺失 | 第31-33页 |
3.2 完善亲告罪立法的建议 | 第33-41页 |
3.2.1 适当扩大亲告罪的范围 | 第33-36页 |
3.2.2 增加亲告罪自首制度 | 第36-38页 |
3.2.3 完善侵占罪的告诉方式 | 第38-40页 |
3.2.4 设立亲告罪的时效 | 第40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