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1.2.1 工程车辆振动试验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人体振动试验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坐姿人体动力学建模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2.4 振动环境下舒适度评价 | 第18-19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人体振动舒适度评价方法 | 第21-33页 |
2.1 ISO 2631 标准 | 第21-23页 |
2.1.1 1/3 倍频程法 | 第21-23页 |
2.1.2 总加权值评价法 | 第23页 |
2.2 ISO 2631-1:1997(E) 改进的评价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2.1 基本评价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2.2 附加评价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 ISO2631-5 多次冲击振动评价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4 其他舒适度评价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.1 基于烦恼率模型舒适度评价法 | 第30-31页 |
2.4.2 吸收功率法 | 第31页 |
2.5 本文使用舒适度评价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工程车辆座椅振动试验台及试验设计 | 第33-47页 |
3.1 工程车辆座椅振动测试系统设计 | 第33-40页 |
3.1.1 电液式振动台设计选择 | 第34-37页 |
3.1.2 传感器选型与安装 | 第37-38页 |
3.1.3 振动试验台软件控制系统 | 第38-40页 |
3.2 座椅垂直方向振动试验 | 第40-44页 |
3.2.1 输入信号说明 | 第40-42页 |
3.2.2 模拟路面振动试验 | 第42-43页 |
3.2.3 阻尼试验 | 第43-4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7页 |
第4章 坐姿人体垂直方向振动特性模型及分析 | 第47-59页 |
4.1 人体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2 坐姿人体垂直方向振动模型建立 | 第48-53页 |
4.2.1 两自由度坐姿人体模型 | 第48-50页 |
4.2.2 三自由度坐姿人体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2.3 四自由度坐姿人体模型 | 第52-53页 |
4.3 假人模型振动试验 | 第53-58页 |
4.3.1 假人模型简介 | 第53-56页 |
4.3.2 振动试验过程 | 第56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工程车辆坐姿人体垂直方向振动试验 | 第59-67页 |
5.1 模拟不同工程车辆振动输入激励 | 第59-63页 |
5.1.1 履带式推土机输入激励说明 | 第59-61页 |
5.1.2 装载机输入信号说明 | 第61-62页 |
5.1.3 铲运机输入信号说明 | 第62-63页 |
5.2 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3 工程车辆舒适度评价 | 第65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7-68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