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0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0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0.1.2 研究对象 | 第10-12页 |
0.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0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0.2.1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 | 第12-13页 |
0.2.2 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关系 | 第13-14页 |
0.2.3 住房市场结构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0.3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0.4 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| 第17-25页 |
1.1 城镇化内涵及进程规律 | 第17-18页 |
1.1.1 城镇化内涵 | 第17页 |
1.1.2 城镇化进程规律 | 第17-18页 |
1.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3 住房市场的基础理论 | 第19-23页 |
1.3.1 住房市场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1.3.2 供需均衡理论 | 第20-22页 |
1.3.3 住房过滤和梯度消费理论 | 第22页 |
1.3.4 住房保障水平理论 | 第22-23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江苏省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 | 第25-39页 |
2.1 江苏省整体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阶段及现状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1.1 发展阶段 | 第25-27页 |
2.1.2 现状分析 | 第27页 |
2.2 江苏省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 江苏省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| 第29-35页 |
2.3.1 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9-30页 |
2.3.2 江苏省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| 第30-35页 |
2.4 江苏省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结论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下住房市场结构分析 | 第39-57页 |
3.1 江苏省城镇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2 住房市场结构耦合协调模型建立 | 第42-46页 |
3.2.1 耦合协调方法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| 第43页 |
3.2.2 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的协调度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2.3 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的耦合协调度 | 第45-46页 |
3.3 城镇化水平下耦合协调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6-52页 |
3.3.1 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耦合协调模型指标选取 | 第46-49页 |
3.3.2 城镇化因素对耦合模型修正调整 | 第49-50页 |
3.3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3.4 江苏省不同城镇化水平下住房市场协调发展分析 | 第52-56页 |
3.4.1 江苏省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4.2 江苏省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耦合协调度分析 | 第53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下住房市场结构分析 | 第57-69页 |
4.1 江苏省不同地区住房保障市场与商品房市场现状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2 江苏省不同地区住房保障与商品房的结构比例分析 | 第58-67页 |
4.2.1 基于收入五分位法的住房保障与商品房结构比例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2.2 基于城镇居民可支付水平的住房保障与商品房结构比例分析 | 第60-65页 |
4.2.3 基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可负担性的住房保障与商品房结构比例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9-73页 |
5.1 结论与不足 | 第69-70页 |
5.2 建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