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主要符号说明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烟气余热利用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2 烟气余热利用的技术 | 第12页 |
1.2 含湿气体凝结对流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1.2.1 含湿气体凝结对流传热的机理 | 第12-14页 |
1.2.2 含湿气体凝结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3 含湿气体凝结对流传热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8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22页 |
第二章 实验系统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2-38页 |
2.1 实验系统及步骤 | 第22-24页 |
2.2 实验设备及仪器 | 第24-29页 |
2.2.1 空气压缩机 | 第25页 |
2.2.2 直流式蒸汽发生器 | 第25页 |
2.2.3 电加热器及智能PID仪表 | 第25-26页 |
2.2.4 玻璃转子流量计 | 第26页 |
2.2.5 数字显示温控器 | 第26-27页 |
2.2.6 热电偶丝的焊接和标定 | 第27-28页 |
2.2.7 温湿度变送器 | 第28页 |
2.2.8 U型管压力计 | 第28-29页 |
2.2.9 数据采集器 | 第29页 |
2.3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| 第29-35页 |
2.3.1 湿空气物性参数的计算 | 第29-30页 |
2.3.2 换热系数的计算 | 第30-33页 |
2.3.3 凝结对流传热关联式的拟合 | 第33-35页 |
2.4 实验误差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.1 直接测量误差分析 | 第35页 |
2.4.2 间接测量误差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不同因素对凝结水产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| 第38-43页 |
3.1 实验过程中的变量 | 第38-39页 |
3.2 不同因素对凝结水产率的影响规律 | 第39-41页 |
3.2.1 水蒸气质量分数对凝结水产率的影响规律 | 第39-40页 |
3.2.2 含湿气体流速对凝结水产率的影响规律 | 第40页 |
3.2.3 冷却水进口温度对凝结水产率的影响规律 | 第40-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含湿气体凝结对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| 第43-51页 |
4.1 不同因素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3-46页 |
4.1.1 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3-44页 |
4.1.2 含湿气体流速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4-45页 |
4.1.3 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5-46页 |
4.2 不同因素对气侧凝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6-48页 |
4.2.1 水蒸气质量分数对气侧凝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6-47页 |
4.2.2 含湿气体流速对气侧凝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7-48页 |
4.2.3 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气侧凝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| 第48页 |
4.3 水平管束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| 第48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51-52页 |
5.2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作者简介,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