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1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| 第8页 |
1.1.2 水利工程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| 第8-9页 |
1.1.3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| 第9-10页 |
1.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1 生态经济影响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.2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经济影响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调水工程生态经济影响的系统分析 | 第15-26页 |
2.1 系统与系统耦合 | 第15-16页 |
2.1.1 系统 | 第15-16页 |
2.1.2 系统耦合 | 第16页 |
2.2 东线调水工程系统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2.1 跨流域调水系统 | 第16-18页 |
2.2.2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系统 | 第18-19页 |
2.3 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3.1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| 第19-20页 |
2.3.2 生态经济系统 | 第20-22页 |
2.4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4.1 水资源系统 | 第22-23页 |
2.4.2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| 第23-24页 |
2.4.3 水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调水工程生态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 | 第26-36页 |
3.1 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6-32页 |
3.1.1 评价与综合评价 | 第26页 |
3.1.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PSR框架模式 | 第26-28页 |
3.1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3.1.4 综合评价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2 系统动力学方法 | 第32-36页 |
3.2.1 系统动力学概述 | 第32页 |
3.2.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| 第32-34页 |
3.2.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调水工程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6-46页 |
4.1 受水区生态经济概况 | 第36-38页 |
4.1.1 自然资源概况 | 第36-37页 |
4.1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37-38页 |
4.2 南水北调对江苏沿线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方式 | 第38-39页 |
4.2.1 影响途径和影响方式的概念 | 第38页 |
4.2.2 南水北调对江苏沿线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 | 第38-39页 |
4.2.3 南水北调对江苏沿线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 | 第39页 |
4.3 调水工程建设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.1 直接影响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3.2 间接影响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4 调水工程运营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4.1 直接影响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.2 间接影响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调水工程建设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| 第46-52页 |
5.1 调水工程建设期生态经济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6-48页 |
5.1.1 指标选取 | 第46-48页 |
5.1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8页 |
5.2 调水工程建设期生态经济影响的综合评价 | 第48-52页 |
5.2.1 压力、响应系统综合评价 | 第48-50页 |
5.2.2 状态系统综合评价 | 第50-52页 |
第六章 调水工程运营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| 第52-66页 |
6.1 调水工程运营期生态经济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52-60页 |
6.1.1 系统边界的确定 | 第52页 |
6.1.2 系统反馈结构的确定 | 第52-55页 |
6.1.3 系统流图设计 | 第55-57页 |
6.1.4 结构方程式的编写与参数设定 | 第57-60页 |
6.2 模拟结果与政策方案设定 | 第60-66页 |
6.2.1 可信性与有效性检验 | 第60-61页 |
6.2.2 政策方案设定 | 第61-63页 |
6.2.3 方案比较 | 第63-6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66-68页 |
7.1 结论 | 第66页 |
7.2 政策建议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