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口蹄疫 | 第11-12页 |
1.2.1 口蹄疫常见临床症状 | 第12页 |
1.2.2 口蹄疫的危害 | 第12页 |
1.3 口蹄疫病毒 | 第12-14页 |
1.3.1 FMDV基因组 | 第13-14页 |
1.3.2 FMDV血清型 | 第14页 |
1.4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4.1 传统疫苗 | 第14-15页 |
1.4.2 新型疫苗 | 第15-16页 |
1.5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| 第18-27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1.1 细胞和质粒 | 第18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18页 |
2.1.3 主要仪器 | 第18页 |
2.1.4 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18-19页 |
2.1.5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定点突变 | 第19-20页 |
2.1.6 重组杆状病毒转座子的构建 | 第20页 |
2.1.7 转染昆虫细胞构建重组杆状病毒 | 第20页 |
2.2 实验结果 | 第20-25页 |
2.2.1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鉴定 | 第20-21页 |
2.2.2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定点突变的鉴定 | 第21-23页 |
2.2.3 重组杆状病毒转座子的构建及其鉴定 | 第23-24页 |
2.2.4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其鉴定 | 第24-25页 |
2.3 讨论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O型口蹄疫病毒缅甸98株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| 第27-35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9页 |
3.1.1 细胞及病毒 | 第27页 |
3.1.2 主要试剂及抗体 | 第27页 |
3.1.3 主要仪器 | 第27页 |
3.1.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(IFA)目的蛋白的表达 | 第27-28页 |
3.1.5 重组衣壳蛋白的提取 | 第28页 |
3.1.6 Western-Blot检测重组衣壳蛋白 | 第28页 |
3.1.7 双抗夹心ELISA检测重组衣壳蛋白的抗原性 | 第28页 |
3.1.8 重组衣壳蛋白的蔗糖密度梯度纯化及双抗夹心ELISA鉴定 | 第28页 |
3.1.9 重组空衣壳的电镜观察及耐酸性检测 | 第28-29页 |
3.2 实验结果 | 第29-33页 |
3.2.1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 | 第29-30页 |
3.2.2 重组衣壳蛋白的Western-Blot检测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.3 双抗夹心ELISA检测重组衣壳蛋白的抗原性 | 第31页 |
3.2.4 重组衣壳蛋白的纯化 | 第31-32页 |
3.2.5 重组空衣壳的观察及耐酸检测 | 第32-33页 |
3.3 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O型口蹄疫病毒缅甸98株衣壳蛋白免疫动物实验 | 第35-42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6页 |
4.1.1 实验动物 | 第35页 |
4.1.2 病毒 | 第35页 |
4.1.3 主要试剂 | 第35页 |
4.1.4 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4.1.5 疫苗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4.1.6 疫苗免疫小鼠试验 | 第36页 |
4.1.7 疫苗免疫豚鼠的攻毒保护试验 | 第36页 |
4.2 实验结果 | 第36-40页 |
4.2.1 小鼠免疫后抗体效价检测 | 第36-37页 |
4.2.2 豚鼠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 | 第37-38页 |
4.2.3 豚鼠攻毒保护结果 | 第38-40页 |
4.3 讨论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