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5-27页 |
1.1 立题目的意义 | 第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5-25页 |
1.2.1 土壤水分理论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2.2 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2.3 土壤水分垂直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1.2.4 土壤干层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3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7-29页 |
2.1.1 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27-28页 |
2.1.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8-29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2.1 样地设置与植被调查 | 第29页 |
2.2.2 土壤采样 | 第29-30页 |
2.2.3 实验室测定分析 | 第30页 |
2.3 数据处理 | 第30页 |
2.4 技术路线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| 第33-43页 |
3.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生长季内变化 | 第33-34页 |
3.2 不同植被类型雨季前后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| 第34-41页 |
3.2.1 河北杨林地雨季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36-37页 |
3.2.2 人工柠条林地雨季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37-38页 |
3.2.3 草地雨季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38-39页 |
3.2.4 撂荒地雨季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39-41页 |
3.3 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43-59页 |
4.1 河北杨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43-46页 |
4.1.1 河北杨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| 第43-45页 |
4.1.2 河北杨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特征 | 第45-46页 |
4.2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46-48页 |
4.2.1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| 第46-48页 |
4.2.2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特征 | 第48页 |
4.3 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48-51页 |
4.3.1 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| 第48-50页 |
4.3.2 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特征 | 第50-51页 |
4.4 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51-53页 |
4.4.1 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 | 第51-53页 |
4.4.2 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特征 | 第53页 |
4.5 不同植被类型雨季前后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| 第53-57页 |
4.5.1 河北杨林地雨季前后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| 第54页 |
4.5.2 人工柠条林地雨季前后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| 第54-55页 |
4.5.3 草地雨季前后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| 第55-56页 |
4.5.4 撂荒地雨季前后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| 第56-57页 |
4.6 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化程度 | 第59-65页 |
5.1 河北杨林地土壤干化程度 | 第59-60页 |
5.2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干化程度 | 第60-61页 |
5.3 草地土壤干化程度 | 第61-62页 |
5.4 撂荒地土壤干化程度 | 第62页 |
5.5 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内土壤干化程度 | 第62-64页 |
5.6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5-69页 |
6.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| 第65-66页 |
6.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| 第66页 |
6.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化程度 | 第66-67页 |
6.4 解决措施及建议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| 第77-78页 |
承诺书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