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意义和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泵工况下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| 第17-36页 |
2.1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| 第17-24页 |
2.1.1 水泵水轮机线性数学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1.2 压力管道系统的模型 | 第18-20页 |
2.1.3 电动发电机模型 | 第20页 |
2.1.4 调速器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1.5 调节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1.6 传递系数解析表达式 | 第22-24页 |
2.2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泵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 | 第24-33页 |
2.2.1 系统稳定性定理 | 第24页 |
2.2.2 调节系统稳定域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| 第24-30页 |
2.2.3 几个参数对于调节系统稳定域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2.3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在水轮机和水泵工况下稳定性对比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泵断电暂态过程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| 第36-44页 |
3.1 泵工况断电连续时间建模 | 第36-40页 |
3.2 泵工况断电暂态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2.1 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2 系统调节参数稳定域的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3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甩负荷过程建模与反“S”区稳定性分析 | 第44-57页 |
4.1 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甩负荷过程的数学建模 | 第44-49页 |
4.1.1 水泵水轮机模型 | 第45-47页 |
4.1.2 引水隧洞模型 | 第47页 |
4.1.3 调压室模型 | 第47-48页 |
4.1.4 压力管道模型 | 第48页 |
4.1.5 发电机模型 | 第48页 |
4.1.6 系统的综合数学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2 水泵水轮机反“S”特性区域稳定性分析 | 第49-55页 |
4.2.1 飞逸稳定性的判定条件 | 第49-51页 |
4.2.2 水泵水轮机反“S”区动态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3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5.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| 第57页 |
5.2 主要创新点 | 第57-58页 |
5.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