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空与救国: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述论(1936-1949)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第一章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成立的背景 | 第18-31页 |
第一节 航空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8-23页 |
一、航空救国思潮的形成 | 第18-21页 |
二、航空救国思潮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民族危机加深,刺激国人发展航空 | 第23-26页 |
一、日本侵略中国,深深的刺激了国人 | 第24-25页 |
二、国际航空业的迅猛发展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中国民间航空团体的成立 | 第26-31页 |
一、中华航空协进会 | 第26-27页 |
二、上海中国航空建设协会 | 第27-28页 |
三、中国航空协会 | 第28-29页 |
四、全国航空建设会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成立与发展 | 第31-45页 |
第一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成立概况与宗旨 | 第31-34页 |
一、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成立概况 | 第31-32页 |
二、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宗旨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组织结构 | 第34-38页 |
一、总会的组织机构 | 第34-36页 |
二、各省市分会及海外支会的组织结构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演变 | 第38-45页 |
一、初步发展时期(1936-1937 年) | 第39-41页 |
二、迅速发展时期(1938-1945 年) | 第41-43页 |
三、战后衰落阶段(1946-1949 年)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举办的事业与活动 | 第45-60页 |
第一节 征收会费与征募会员 | 第45-47页 |
一、征收会费 | 第45-46页 |
二、征募会员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开展航空募捐与购买飞机 | 第47-51页 |
一、征收公务员飞机捐和整理“献机祝寿”的捐款 | 第47-49页 |
二、发起“一元献机”运动和“一县一机”运动 | 第49-51页 |
第三节 宣传航空建设与出版航空刊物书籍 | 第51-58页 |
一、倡导航空模型运动,举办航空展览 | 第51-54页 |
二、出版刊物书籍 | 第54-56页 |
三、节日宣传 | 第56-58页 |
第四节 创办中国飞行社,培养航空人才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特点 | 第60-71页 |
第一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组织特点 | 第60-65页 |
一、领导阶层构成以政界、军界人士为主 | 第60-61页 |
二、分会有等级之分 | 第61-65页 |
第二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活动的特点 | 第65-71页 |
一、活动内容符合航空救国的需求 | 第65-66页 |
二、筹资形式灵活多样 | 第66-67页 |
三、征募会员因时而异 | 第67-69页 |
四、征募组织系统因地制宜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作用与制约因素 | 第71-81页 |
第一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的作用 | 第71-76页 |
一、唤起了国人对航空的重视,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| 第71-73页 |
二、促进了航空教育的发展及航空知识的普及 | 第73-74页 |
三、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及国民政府的海外影响力 | 第74-76页 |
第二节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76-81页 |
一、运行体制的弊端 | 第76-79页 |
二、混乱的时局 | 第79-81页 |
结语 | 第81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2页 |
附录 | 第92-107页 |
后记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