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30页 |
·南大洋概述 | 第12-14页 |
·南大洋风应力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南大洋风应力在局地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| 第14-15页 |
·南大洋风应力对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南大洋淡水通量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| 第16-22页 |
·问题的由来——观测和历史依据 | 第16-18页 |
·南大洋淡水通量对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南大洋淡水通量信号的传播路径 | 第20-21页 |
·南大洋淡水通量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| 第22-26页 |
本章附图 | 第26-30页 |
第二章 数值模式和分析方法 | 第30-44页 |
·FOAM模式简介 | 第30-31页 |
·主要分析方法简介 | 第31-41页 |
·一般性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统计显著性检验 | 第32页 |
·热收支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| 第35-37页 |
·连续功率谱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滤波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本章附图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南大洋风应力对局地和远程气候的影响 | 第44-66页 |
·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| 第44-49页 |
·海洋调整过程 | 第44-47页 |
·大气环流响应 | 第47-49页 |
·对AMOC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·AMOC的调整过程 | 第49-50页 |
·南北半球海温跷跷板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和相关讨论 | 第52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页 |
·相关讨论 | 第52-54页 |
本章附图 | 第54-66页 |
第四章 南大洋淡水通量在全球海洋-大气耦合系统中的作用 | 第66-99页 |
·局地海-冰-气耦合响应 | 第66-68页 |
·对南半球副热带和热带地区的影响 | 第68-75页 |
·副热带海区冷异常的形成 | 第68-69页 |
·热带海区冷异常的形成 | 第69-70页 |
·季节演变 | 第70-71页 |
·海-气耦合调整过程 | 第71-72页 |
·"部分阻挡"实验验证 | 第72-75页 |
·对北半球气候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·初始冷异常的形成 | 第75-76页 |
·长期暖异常的维持 | 第76-77页 |
·对AMOC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·本章小结和相关讨论 | 第79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·相关讨论 | 第80-83页 |
本章附图 | 第83-99页 |
第五章 ENSO对南大洋淡水强迫的响应 | 第99-1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9-100页 |
·南大洋淡水强迫对ENSO变率的影响 | 第100-103页 |
·气候平均态的变化 | 第100页 |
·ENSO变率的响应 | 第100-103页 |
·两种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对南大洋淡水强迫的响应 | 第103-107页 |
·两种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简介 | 第103-104页 |
·合成分析 | 第104-105页 |
·局地气候效应 | 第105-106页 |
·遥相关效应 | 第106-107页 |
·本章小结和相关讨论 | 第107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8页 |
·相关讨论 | 第108-111页 |
本章附图 | 第111-121页 |
第六章 南半球环状模对南大洋淡水强迫的响应 | 第121-13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1-122页 |
·南大洋淡水强迫对SAM变率的影响 | 第122-123页 |
·气候平均态的变化 | 第122页 |
·SAM变率的响应 | 第122-123页 |
·本章小结和相关讨论 | 第123-1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·相关讨论 | 第124-125页 |
本章附图 | 第125-132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| 第132-144页 |
·本文主要结论 | 第132-134页 |
·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| 第134-139页 |
·理想化南极融冰方案的合理海洋边界条件 | 第134-136页 |
·中尺度涡旋在南大洋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| 第136-137页 |
·南大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| 第137-139页 |
·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139-142页 |
本章附图 | 第142-1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4-164页 |
致谢 | 第164-16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67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