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基本分析 | 第12-17页 |
(一)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(二)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的特殊性 | 第13-17页 |
二、我国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的现状 | 第17-20页 |
(一) 立法有关劳务派遣工伤赔偿之规定 | 第17-18页 |
(二) 异地劳务派遣工伤赔偿之规定 | 第18页 |
(三)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司法案例 | 第18-20页 |
三、我国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3页 |
(一)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主体规定不合理 | 第20页 |
(二) 工伤赔偿中连带责任的规定过于笼统 | 第20-21页 |
(三) 工伤赔偿的程序规定不合理 | 第21-22页 |
(四) 异地劳务派遣中工伤保险容易断保 | 第22-23页 |
四、我国劳务派遣工伤赔偿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23-28页 |
(一) 现行法律对劳务派遣中三方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规制较为混乱 | 第23-25页 |
(二) 普遍性立法掩盖了劳务派遣工工伤赔偿的特殊性 | 第25-26页 |
(三) 立法的缺失以及执法不严 | 第26页 |
(四) 我国被派遣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比率低 | 第26-28页 |
五、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制度的建议 | 第28-35页 |
(一) 确立工伤保险缴纳的连带保证人责任制度 | 第28-29页 |
(二) 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内部责任细化之规定 | 第29-30页 |
(三) 将用工单位纳入工伤认定申请主体范围之内 | 第30-31页 |
(四) 取消异地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代为缴纳工伤保险的主体地位 | 第31页 |
(五) 赋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优先确认劳动关系的职权 | 第31-32页 |
(六) 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权 | 第32-33页 |
(七) 行业协会与工会职责衔接 | 第33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