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英文缩写说明表 | 第10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3页 |
1.1 人类巨细胞病毒(HCMV) | 第16-21页 |
1.1.1 HCMV的病毒粒子结构 | 第16-17页 |
1.1.2 HCMV的复制周期 | 第17-18页 |
1.1.3 HCMV的传播和流行 | 第18-19页 |
1.1.4 HCMV的感染与危害性 | 第19-21页 |
1.2 HCMV编码的主要蛋白 | 第21-23页 |
1.2.1 主要立即早期启动子及其调控的IE蛋白 | 第21-22页 |
1.2.2 UL44及其对病毒复制的调控 | 第22-23页 |
1.2.3 pp65蛋白 | 第23页 |
1.3 HCMV的感染特点 | 第23-25页 |
1.3.1 HCMV的感染特性 | 第23-24页 |
1.3.2 HCMV的易感细胞类型 | 第24页 |
1.3.3 HCMV的潜伏感染 | 第24-25页 |
1.4 HCMV感染模型 | 第25-27页 |
1.4.1 HCMV的动物模型研究 | 第25-27页 |
1.4.2 HCMV的细胞水平感染研究 | 第27页 |
1.5 中缅树鼩——多种感染性疾病可能的动物模型 | 第27-30页 |
1.5.1 树鼩及其作为实验动物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1.5.2 树鼩在人类病毒性疾病中的模型研究 | 第28-29页 |
1.5.3 树鼩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| 第29-30页 |
1.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0-32页 |
1.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HCMV的培养与滴度测定 | 第33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33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7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2.2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2.2.3 试剂配制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2.4 HCMV-Towne的培养 | 第35页 |
2.2.5 HCMV-Towne在HEL中增殖特性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2.2.6 病毒滴度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3.1 HCMV-Towne的培养 | 第37-38页 |
2.3.2 HCMV-Towne病毒的增殖动力学 | 第38页 |
2.3.3 病毒滴度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2.4 讨论 | 第39-4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体系 | 第41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8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3.2.2 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42-43页 |
3.2.3 试剂配方 | 第43页 |
3.2.4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 | 第43-45页 |
3.2.4.1 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树鼩皮肤细胞 | 第44页 |
3.2.4.2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树鼩皮肤细胞 | 第44-45页 |
3.2.5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培养观察及形态鉴定 | 第45-48页 |
3.2.5.1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培养 | 第45-46页 |
3.2.5.2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| 第46页 |
3.2.5.3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形态鉴定 | 第46-48页 |
3.2.6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增殖能力测定 | 第48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4页 |
3.3.1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 | 第48-50页 |
3.3.2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培养 | 第50-51页 |
3.3.3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| 第51-52页 |
3.3.4 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形态学鉴定 | 第52-53页 |
3.3.5 树鼩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测定 | 第53-54页 |
3.4 讨论 | 第54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HCMV对树鼩原代皮肤细胞感染特性研究 | 第57-84页 |
4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8-69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8页 |
4.2.2 实验主要试剂 | 第58-59页 |
4.2.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9-60页 |
4.2.4 HCMV Towne-Bac对树鼩6种原代细胞的易感性比较 | 第60-61页 |
4.2.4.1 6种树鼩原代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| 第60-61页 |
4.2.4.2 Towne-Bac对树鼩6种原代细胞的感染性研究 | 第61页 |
4.2.5 HCMV-Towne对树鼩皮肤细胞的感染性研究 | 第61-69页 |
4.2.5.1 MEF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| 第62页 |
4.2.5.2 HCMV-Towne对TSDF、HEL以及MEF感染的细胞病变(组细胞) | 第62-63页 |
4.2.5.3 HCMV-Towne对3组细胞感染后培养上清的滴度测定 | 第63页 |
4.2.5.4 HCMV-Towne对3组细胞感染后的PCR检测 | 第63-66页 |
4.2.5.5 Western Blot检测Towne感染的3组细胞内病毒蛋白IE1、UL44和pp65 | 第66-67页 |
4.2.5.5 免疫荧光(IFA)检测Towne感染3组细胞内的病毒蛋白IE1 | 第67-69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9-79页 |
4.3.1 Towne-Bac对树鼩6种原代细胞的易感性探究 | 第69-70页 |
4.3.2 HCMV-Towne对3组细胞感染后的病变效应 | 第70-73页 |
4.3.3 HCMV-Towne感染3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滴度检测 | 第73-74页 |
4.3.4 PCR检测被Towne感染3组细胞中的病毒基因 | 第74-76页 |
4.3.4.1 n-PCR检测3组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基因ie-1 | 第74-75页 |
4.3.4.2 q-PCR检测3组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基因ul83 | 第75-76页 |
4.3.5 Western blot检测3组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蛋白 | 第76-77页 |
4.3.6 IFA检测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蛋白IE1 | 第77-79页 |
4.4 讨论 | 第79-8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4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