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主要符号第11-12页
1 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板柱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钢管混凝土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1.2 板柱结构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1.3 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1.4 规范中关于板柱节点抗冲切计算公式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混凝土结构规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美国规范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1-22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-24页
2 板柱结构抗冲切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基本理论第24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4页
    2.2 板柱节点破坏形态第24-25页
    2.3 板柱结构抗冲切基本理论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板柱节点冲切破坏机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板柱节点抗冲切计算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板柱节点抗冲切影响因素及常用措施第28-29页
    2.4 水平荷载作用下计算方法第2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3 ABAQUS有限元分析及可靠性验证第30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ABAQUS有限元分析简介第30页
    3.3 有限元本构模型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钢材本构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钢筋本构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3.4 有限元分析验证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M.A. Eder现场试验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有限元建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1-4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4 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分析第46-7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课题来源及试件设计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课题来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件设计第47-52页
    4.3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材料参数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单元类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接触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网格划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加载及控制方法第57页
    4.4 板柱节点抗冲切计算结果分析第5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型钢剪力架对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影响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型钢剪力架长度对板柱节点冲切性能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型钢剪力架腹板面积对板柱节点冲切性能影响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板厚对板柱节点冲切性能影响第68-71页
    4.5 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板柱节点抗冲切公式拟合第71-7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5 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77-9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7页
    5.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加载方式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载制度第78-79页
    5.3 节点延性与耗能标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延性系数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耗能能力第79-80页
    5.4 滞回曲线与节点耗能对比第80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增加型钢剪力架对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型钢剪力架长度对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型钢剪力架腹板面积对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板厚对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第87-8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6 结论与展望第90-93页
    6.1 本文主要结论第90-91页
    6.2 本文创新点第91页
    6.3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91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局部保持投影算法的人脸识别
下一篇:青蒿素联合羟基氯喹治疗LN的药理作用及其对KLF15/NF-κB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