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6-9页 |
前言 | 第9-13页 |
0.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0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区块概况 | 第13-16页 |
1.1 区块水平井生产动态 | 第13-14页 |
1.2 构造特征 | 第14页 |
1.3 储层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4 流体特征 | 第15页 |
1.5 区块的录井项目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大民屯潜山储层岩性识别研究 | 第16-45页 |
2.1 大民屯潜山地层与岩性 | 第16-32页 |
2.1.1 混合岩化作用与混合杂岩 | 第16-17页 |
2.1.2 地层情况简述 | 第17-21页 |
2.1.3 区域岩性分析 | 第21-32页 |
2.2 太古界潜山优势储层的划分与评价 | 第32-45页 |
2.2.1 岩心观察法 | 第32-33页 |
2.2.2 优势储层划分方法 | 第33-45页 |
第三章 大民屯潜山井产能异常分析 | 第45-63页 |
3.1 利用地质构造研究分析产能异常 | 第45-46页 |
3.2 利用录井技术排除污染 | 第46-55页 |
3.2.1 岩屑真假显示的识别 | 第47-48页 |
3.2.2 应用气测资料排除污染 | 第48-51页 |
3.2.3 应用定量荧光判别真假显示 | 第51-53页 |
3.2.4 利用地化录井判别真假显示 | 第53-55页 |
3.3 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对潜山油藏重新评价 | 第55-58页 |
3.4 钻井工程对产能的影响 | 第58-63页 |
3.4.1 泥浆钻井液总量的变化对后期采油影响的分析 | 第58-59页 |
3.4.2 完井方式对采油效果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3.4.3 采油事故对采油效果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第四章 大民屯潜山井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| 第63-87页 |
4.1 潜山色谱评价方法研究 | 第63-70页 |
4.1.1 确定适用的录井参数及参数组合 | 第63-66页 |
4.1.2 有效的潜山解释图版 | 第66页 |
4.1.3 动态曲线评价技术 | 第66-69页 |
4.1.4 大民屯潜山气测录井评价模式 | 第69-70页 |
4.2 全烃井筒压力校正方法研究(静水压力下气测值恢复方法) | 第70-73页 |
4.3 气测参数的处理 | 第73-78页 |
4.3.1 气测参数的选取 | 第73页 |
4.3.2 对气测组分和进行静水压力条件的恢复 | 第73-75页 |
4.3.3 绘制气测恢复值-钻时可钻性报告图 | 第75-78页 |
4.4 应用效果分析 | 第78-87页 |
4.4.1 先期完钻井的应用 | 第79页 |
4.4.2 后期完钻井的应用 | 第79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