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4 “营改增”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4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4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4.3 研究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5 纳税筹划研究综述 | 第18-20页 |
1.5.1 关于纳税筹划理论探讨 | 第18-19页 |
1.5.2 关于纳税筹划实务探讨 | 第19-20页 |
1.5.3 我国纳税筹划研究评述 | 第20页 |
1.6 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构 | 第20-22页 |
1.6.1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6.2 研究结构 | 第20-22页 |
1.7 研究方法、创新点及局限性 | 第22-24页 |
1.7.1 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1.7.2 创新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“营改增”及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| 第24-32页 |
2.1 “营改增”基本理论 | 第24-26页 |
2.1.1 “营改增”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| 第24-25页 |
2.1.2 “营改增”的政策进程 | 第25-26页 |
2.2 纳税筹划基本理论 | 第26-29页 |
2.2.1 纳税筹划内涵 | 第26-28页 |
2.2.2 纳税筹划的特征 | 第28-29页 |
2.3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术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3.1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| 第29-30页 |
2.3.2 纳税筹划的主要技术方法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保定联通公司“营改增”前后涉税情况分析 | 第32-48页 |
3.1 保定联通整体情况 | 第32-33页 |
3.1.1 公司基本情况 | 第32页 |
3.1.2 公司经营现状 | 第32-33页 |
3.1.3 公司涉税情况 | 第33页 |
3.2 保定联通“营改增”现状 | 第33-36页 |
3.2.1 保定联通“营改增”前期准备工作 | 第33-34页 |
3.2.2 保定联通“营改增”后期推进情况 | 第34-36页 |
3.3 保定联通“营改增”前后财务状况变化 | 第36-44页 |
3.3.1 营业税负与增值税负的变化 | 第36-40页 |
3.3.2 利润水平的变化 | 第40-43页 |
3.3.3 其他财务指标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3.4 “营改增”对保定联通公司影响分析 | 第44-48页 |
3.4.1 销项税额大幅增高 | 第44-45页 |
3.4.2 进项税额抵扣不足 | 第45-46页 |
3.4.3 增值税管理难度加大 | 第46页 |
3.4.4 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| 第46-47页 |
3.4.5 公司纳税筹划意识淡薄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保定联通公司“营改增”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| 第48-66页 |
4.1 销项税额的纳税筹划 | 第48-54页 |
4.1.1 改善收入结构,提升增值业务占收比 | 第49-50页 |
4.1.2 提高收入质量,降低坏账比率 | 第50-51页 |
4.1.3 转变经营模式,调整营销策略 | 第51-54页 |
4.2 进项税额的纳税筹划 | 第54-62页 |
4.2.1 网络支撑成本的抵扣 | 第56-59页 |
4.2.2 营销成本的抵扣 | 第59-60页 |
4.2.3 综合成本的抵扣 | 第60-62页 |
4.3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纳税筹划 | 第62-64页 |
4.3.1 电信企业固定资产支出抵扣税额困境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3.2 保定联通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纳税筹划策略 | 第63-64页 |
4.4 细化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 | 第64-65页 |
4.4.1 建立专票管理制度,注重部门之间协作 | 第64页 |
4.4.2 健全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配置,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 | 第64页 |
4.4.3 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规,规范执行内控制度 | 第64-65页 |
4.5 建立健全纳税筹划机构,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| 第65页 |
4.6 保定联通公司纳税筹划空间分析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