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--人工智能理论论文

形式概念分析与普通逻辑中的概念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概念的产生和形式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形式概念分析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发展的现实意义第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组织结构第16-17页
第二章 普通逻辑中的概念第17-27页
    2.1 概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概念的定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概念的逻辑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概念的确定性和灵活性第18页
    2.2 概念的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正概念与负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本节小结第19页
    2.3 概念间的关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全同关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属种关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交叉关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全异关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1 矛盾关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2 反对关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本节小结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对概念的定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定义的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定义的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1 属加种差定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2 语词定义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定义的规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定义的作用与局限性第23页
    2.5 概念的划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划分的概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划分的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.1 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.2 二分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划分的规则第24-25页
    2.6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限制与概括的思想基础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概念的限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概念的概括第25-26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形式概念分析中的概念第27-31页
    3.1 背景与概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形式背景的定义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背景上的形式概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形式概念的性质第27-28页
    3.2 背景与概念格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概念格的定义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概念格的对偶原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概念格构造背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概念格的同构与净化背景第28页
    3.3 多值背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多值背景的定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多值背景下的概念格第2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9-31页
第四章 普通逻辑与形式概念第31-35页
    4.1 形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31页
    4.2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第31-32页
    4.3 多值背景对于概念属性的重要性第32-33页
    4.4 形式背景与概念的划分第33-3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五章 三值形式背景下的形式概念第35-45页
    5.1 形式概念分析中的肯定信息与否定信息第35页
    5.2 3-值形式背景和形式概念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形式背景与形式概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形式概念间的两两反对关系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矛盾概念第41-4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-51页
致谢第51-53页
详细摘要第53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锚具的设计与优化
下一篇:海洋平台桩腿板材切割残余应力与裂纹、后续焊接残余应力耦合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