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20页 |
·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·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的战略背景 | 第8-9页 |
·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8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观点 | 第10-14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观点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页 |
·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分析 | 第20-25页 |
·我国农村消费的优势与潜能性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我国农村消费的阶段性 | 第20页 |
·我国农村消费的结构性 | 第20-21页 |
·对我国农村消费的经济潜能性 | 第21-23页 |
·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我国城乡差距突出,农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都较低 | 第23页 |
·农村居民收入用途广,消费价格敏感性强且具时段性 | 第23-24页 |
·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有诸多难度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我国农村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| 第25-33页 |
·收入性因素 | 第25-29页 |
·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持久收入理论中两种不同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| 第28-29页 |
·制度性因素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农村养老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力较弱 | 第29-30页 |
·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 | 第30页 |
·消费环境与信贷因素 | 第30-32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农村消费的扩张 | 第30页 |
·金融信贷对农村消费的抑制 | 第30-31页 |
·市场监督体系不完善,消费者难以维权 | 第31-32页 |
·观念性因素 | 第32-33页 |
·量入为出、勤俭节约的习惯 | 第32页 |
·缺乏理性的从众消费方式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模型指标和数据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因变量(被解释变量y) | 第33页 |
·自变量(解释变量或预测变量x) | 第33-34页 |
·农村消费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农村消费及其影晌因素的回归分析 | 第35-42页 |
·回归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9页 |
·回归模型的检验及其结果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| 第43-51页 |
·优化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,多方位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| 第43-45页 |
·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提高农民收入 | 第43-44页 |
·加速城镇化建设,发展乡镇企业以扩大收入来源 | 第44-45页 |
·加大农业投入,提高农产品补贴 | 第45页 |
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,促进农村消费的便利与安全性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农村消费软环境建设 | 第46页 |
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担保体系,解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 | 第46-48页 |
·针对不同农民群体提供不同保障需求 | 第47页 |
·针对不同地区及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| 第47页 |
·完善金融担保体系,扩大农村信贷,促进农民消费 | 第47-48页 |
·改变传统消费观念,培养科学消费新思路 | 第48-49页 |
·加大教育投入,促进农民文化素质提高 | 第48页 |
·加强城乡互动与产品诱导,发挥城市消费理念对农村的示范作用 | 第48-49页 |
·健全法制,加大监管力度,促进农村消费合理有序运行 | 第49页 |
·建立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消费预警机制,灵活使用相应措施 | 第49-5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·结论 | 第51页 |
·展望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